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新老對話”,收獲滿滿正能量

——湖北省宜昌軍分區用身邊典型開展主題教育見聞

2019年12月11日10:54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前有擎旗人,后有追隨者。11月下旬,湖北省宜昌軍分區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緊貼交流干部和文職人員思想實際,廣泛開展“新交流”學“老武裝”“新文職”學“老職工”“新生代”學“老英雄”為主題的“三新學三老”活動,引導激發官兵和文職人員在學習身邊榜樣中體悟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

當“新交流”遇到“老武裝”——

“國防動員事業大有可為”

“某山區突發山洪,群眾被圍困,請組織民兵展開救援……”12月4日上午,湖北省軍區考核組剛到宜昌軍分區綜合訓練基地,就下達考核想定作業。考核席上,軍分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李祖國快速制定方案、擬制決心建議、組織任務部署,整套流程條理清晰,贏得監考人員肯定。

從某集團軍處長交流到國防動員系統,發展受限的問題一度讓李祖國有些失落。這幾年,與李祖國有類似想法的干部,在這個軍分區不是少數。

“不了解國防動員工作的價值,創業干事就缺乏動力激情。”在主題教育過程中,該軍分區組織交流干部到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先進旅團級單位、宜昌市點軍區人武部參觀見學,邀請“老武裝”傳經驗、講心得。

2014年交流到國防動員系統的點軍區人武部政委唐耀忠回憶:“剛到人武部任主官時,辦公室和公寓房擠在一棟老舊房子裡,沒有專門的訓練場。經過3年抓建,人武部‘后進’變‘先進’。”在軍分區工作10多年的夷陵區人武部政委向紅成介紹抓建人武部成為湖北省軍區首批正規化建設達標單位的經驗:“一邊研究國防動員業務,一邊抓參建參治,不但自身建設過硬了,武裝工作也更有地位。”

“剛到人武部組織民兵參與一次三峽地面防衛演習時,我險些釀成大錯,幸虧搭檔是個‘老武裝’,及時提醒才沒掉鏈子。”從陸軍某部交流到人武部部長崗位的鄭愛華,談起第一次組織民兵演習的經歷時感嘆不已:“一代又一代‘老武裝’開創了新局面,我們如果不努力就會掉隊。”

如今,“國防動員事業大有可為”逐漸成為思想共識。該軍分區20多名交流干部積極主動作為,先后在國防動員業務培訓、比武競賽和訓練考核中奮勇爭先,連創佳績。

當“新生代”遇到“老英雄”——

“這堂課讓我們讀懂了您”

“兩次榮立一等戰功,被中央軍委授予‘爆破英雄’榮譽稱號,轉業后在宜昌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多次被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主題教育中,該軍分區將“爆破英雄”侯滿厚的故事搬到了課堂。

“上學時,老師經常講侯爺爺的英雄故事。”課堂上,文職人員鄧晗難以掩飾內心激動:“侯老是戰斗英雄,為什麼還選擇做普通工人?”

“我做了應該做的,黨給了我很高榮譽,沒有理由不干好工作。”身體瘦小、聲音響亮的侯滿厚來到年輕人中間,講起了他的選擇。

鄧晗是該軍分區社會招聘的10名文職人員之一。在與“老英雄”一問一答中,這批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90后”內心被深深地觸動了。

今年9月,從小就有參軍夢想的王曉晨被聘為文職人員,面對人少事多、身兼多職的矛盾,一度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這堂課讓我們讀懂了您。”在與侯滿厚的交流中,王曉晨認識到:“新生代的我們,享受著革命英雄犧牲奉獻換來的幸福生活,遇到困難哪能退縮?”

英雄故事是最好的教材,身邊典型最能感染人。採訪期間,記者在該軍分區看到,社會招聘文職人員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民兵隊伍建設、征兵宣傳、雙擁共建、精准扶貧等日常工作之中。

宜昌軍分區司令員黃長清介紹,他們通過收集整理英雄故事集、組織演講比賽、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用英雄的事跡強化文職人員的使命感,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一名地方青年到優秀文職人員的轉變。

當“新文職”遇到“老職工”——

“轉身是另一個起點”

“我和大家經歷相似,曾經在轉業地方和留在人武部兩者之間做艱難選擇……”10月中旬,宜昌軍分區主題教育體會交流現場,一位工作近30年的老職工的發言,引起了全體官兵、文職人員和職工的共鳴。

這名來自宜昌市興山縣人武部的老職工叫許康,1990年從部隊轉業返鄉時,地方黨政機關兩個公務員的崗位任其挑選,而縣人武部改建缺人、人武部領導也希望他留下來。“我當過兵,對部隊有感情,就留在了人武部。”在人武部,許康既當民兵訓練教練員、征兵宣傳員,又當新聞報道員、矛盾調解員,先后組織民兵訓練2000多人次、征集新兵近千人、發表各類稿件200多篇,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三等功。

這份經歷拉近了許康與軍分區20多名現役干部轉改文職人員的距離。在主題教育過程中,該軍分區把像許康一樣、堅守本職崗位干武裝、愛武裝、精武裝的10多名老職工請上講台,手把手教做法、傳經驗,幫助轉改文職人員盡快熟練掌握國防動員系統業務。

“剛到人武部時,兵役登記、民兵整組訓練等工作讓我忙得團團轉。在老職工的幫帶下,現在已經理清了工作思路……”交流會上,從海軍某部交流到興山縣人武部轉改文職的田漭感慨地說。

“轉身是另一個起點。”王威從南部戰區某部轉改文職來到軍分區保障處,本以為可以按時上下班,沒想到比在部隊時還要忙。在了解10多名老職工的事跡后,他又重新調整了心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交流干部、轉改文職人員、社會招聘文職人員已經成為軍分區、人武部人力資源的主體,使他們安心干好武裝工作,就要讓他們從身邊典型學起。”該軍分區政委黃桂林介紹,“三新學三老”等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身邊典型的示范效應正在發酵。

(責編:實習生(張蘭心)、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