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取代軍隊各部門各自為政的信息系統,實現多領域高度融合——

“戰爭雲”推動體系對抗進入“雲”端

2020年01月09日09:2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戰爭雲”推動體系對抗進入“雲”端

在智能化浪潮加速發展的今天,世界軍事競爭更加激烈。隨著美國國防部將價值110億美元的“戰爭雲”項目授予微軟公司,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步伐,進一步邁向智能化特征顯著的“雲”端。

——“戰爭雲”是“雲作戰”的高級發展階段。“雲作戰”由美軍最早提出,是指通過快速、安全、實時的網絡鏈接,在飛機、軍艦、衛星、導彈等武器平台與人員之間分享數據,實現陸地、海上、空中、太空、電子等各領域的信息共享,發揮各種作戰平台、各項作戰要素、各類作戰資源的自主優勢和聚能優勢,形成融信息共享、態勢感知與平台性能為一體的雲端作戰能力。早期,美軍在戰術層面進行了探索,建立了多個“戰術雲”網絡系統。

“戰爭雲”是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戰術雲”。這一變化,不僅是概念的升級,更是認知的深化。“戰爭雲”想要構建的是“雲”體系支撐下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新戰爭樣式,其性能要求遠遠高於“戰術雲”。美國國防部宣稱,該項目將存儲和處理包括武器系統、作戰、情報以及核武器在內的大量機密數據,旨在使所有軍事部門在一個由人工智能推動的雲計算系統中,高速共享信息、智能靈敏反應,使美軍能夠運用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大型雲端網絡系統,快速完成戰爭規劃、提升作戰能力。

——具有智能化特征的體系對抗進入“雲”端。在“戰爭雲”覆蓋下,武器裝備、敵情、戰場情況等數據將全部納入“雲”體系中,從最高決策層到一線官兵將共享“雲服務”,由此形成基於“雲”端的體系對抗優勢。一是戰略敏捷性增強。“戰爭雲”能夠快速形成基於人工智能的戰略研判、戰爭計劃,大大增強體系對抗的戰略敏捷性。二是戰術靈活性增強。每一個作戰單元在“戰爭雲”體系中將獲得更大的數據共享權,提高軍事行動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三是體系融合性增強。“戰爭雲”將取代軍隊各部門各自為政的信息系統,徹底改變以“平台”為中心的運行模式,實現陸海空天電網核的跨域協同、高度融合與自然聚散,達到“雲”中無縫融合和全維鏈接。

“戰爭雲”將建立基於“雲”端網絡的“智能化神經網絡體系”,能夠為所有作戰單元、作戰要素、作戰資源提供“雲服務”,使其在一個由人工智能推動的“雲計算”系統中高度共享信息,從而推動體系對抗進入“雲”端。一是“雲”中信息域對抗。在“戰爭雲”體系中,信息、算法是關鍵性戰略資源,敵對雙方必將在“雲”中進行信息對抗、算法戰等,其結果將是智力強者勝。二是“雲”下物理域對抗。“雲”端對抗的同時,對“雲”體系支撐下的物理域目標實施攻擊和破壞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三是“雲”上認知域對抗。自有人類戰爭以來,認知域對抗從未停止,並愈演愈烈。在“戰爭雲”體系中,認知域對抗將更加激烈。

——“戰爭雲”是著眼大國競爭的戰場布局。近年來,美國各層級的戰略報告都明確將重心指向大國競爭。在此背景下,美國防部授予微軟公司“戰爭雲”項目,是其著眼大國戰爭作出的布局之一。“戰爭雲”不是孤立的,其與“星鏈計劃”、5G戰場、無人蜂群、人機混合部隊、中近程打擊力量等,共同勾勒出未來戰爭的輪廓。

美國“戰爭雲”項目著眼大國競爭的意味十分濃厚。其首個“戰爭雲”項目全名是“聯合企業防御基礎設施計劃”,英文名簡稱是JEDI,與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絕地武士(JEDI)一樣。對其戰略意義,美國防部毫不隱諱,明確指出“戰爭雲”是全球基礎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能為作戰單元提供實時數據、態勢服務,利於提高美軍打贏戰爭的能力。美國防部將“戰爭雲”合同授予微軟公司,標志著該項目建設正式開啟。“戰爭雲”將與其他項目一起,進一步打造美國“第三次抵銷戰略”的能力基礎,加速戰爭形態演變。

(責編:陳羽、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