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糧草先行”更須精准保障到位

2020年04月15日09:4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糧草先行”更須精准保障到位

“射不能中,與亡矢同”,如果不能在准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提供適量、適用、適當的作戰物資保障,“前方急得跳,后方送不到”,就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兵法雲:“用兵制勝,以糧為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先”字,道出了后勤乃戰爭命脈之鐵律。隨著戰爭形態的加速演進,后勤保障“先行”更須“精准”的理念,越來越得到戰場這個嚴酷“審計師”的認証認可。

這次疫情防控斗爭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尤其對物資保障、患者救治是一次嚴峻考驗。九省通衢的武漢“封城”,車馬停歇、足不出戶,上千萬人的“吃喝拉撒睡”如何保障?病毒肆虐、疫情蔓延,全國8萬多人被確診感染,無數人被隔離觀察,醫療、生活物資如何及時供應,大量患者如何科學救治?短短10多天時間要建起可容納2600張床位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設備、建筑材料、醫務人員如何快速調配到位?

答案有很多條,但“精准”二字貫穿抗疫保障始終。習主席提出的疫情防控16字總要求中,“精准施策”是一個重要方法論。打贏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戰,重在精准、難在精准、勝在精准。黨中央、國務院緊急部署,軍地各部門密切協同,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對物資需求的精准掌握、對生產能力的精細摸底、對重點物資的精確供應、對治療方案的精密設計,鑄牢了抗疫保障的強固鏈條。

“當師之未出也,必先計其食﹔及糧之已行也,又首嚴接應。”這次戰“疫”的物資保障實踐啟示我們,算得精、存得足、管得好、供得准,保障力方能充分釋放,戰斗力方能有效提升。簡而言之,就是精准者勝,“精”是手段、措施,“准”是目的、程度。“兵不可一日無糧”,離開保障,人無食、車缺油、炮沒彈,就打不了仗,甚至難以生存。“射不能中,與亡矢同”,如果不能在准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提供適量、適用、適當的作戰物資保障,“前方急得跳,后方送不到”,就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戰爭方式決定保障方式。信息化時代,“挖野菜也當糧”“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景象也許不會再出現,而精准保障則成為一道更為復雜的考題。未來戰場上,作戰力量多元一體,保障講究精准高效,時間上誤差1秒就可能出大事,位置上偏離1米就可能吃敗仗。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軍事專業超過5000種,我國也有3000多種,后勤保障本身又涉及供、修、運、救、防、指等多個專業。這種毛細血管式的分工對后勤保障的精確化、精細化、標准化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沒有精准的思維、方法和手段,就難以做到急時拉得出、戰時保得住。

前不久,某部舉行首次“無人智能化保障體系建設”主題研討會,探索將無人智能化保障力量融入聯合作戰體系,實現一體編成、一體指揮、一體運用的方法路子。這是大膽嘗試,也是勢在必行。無論是美軍的“感知與反應后勤”“聯合后勤”,還是俄軍的“一體化集約化后勤”,都在試圖建立隨時響應、快速傳輸、精准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后勤保障體系。敘利亞戰場上,俄軍后勤保障突出精確籌劃、隱蔽預置、全維參與、快速投送,有力支撐了作戰行動。

電影《血戰鋼鋸嶺》中,那名醫護兵憑一己之力來回奔波救人,卻仍然力不從心、無力回天。這種場景或許會越來越罕見,取而代之的將是網絡信息體系支撐下的智慧醫療、精准救護。信息化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多節約一分鐘時間,就能多挽救一條生命,多一分勝算。衛勤保障必須更加注重精確性、靈活性、應急性,通過建立網絡化數據體系,搭建綜合性保障平台,把衛勤任務定位到具體人員、細化到具體部位、分解到具體行動,努力追求“精准度”,提升“效費比”,確保贏得戰場救治的“白金十分鐘”“黃金一小時”。

善馭大勢者謂之雄。未來戰爭“補給重於作戰”,“后勤反應時間”的長短決定戰場勝負。誰的精准保障優勢強、反應快,誰的戰場主動權就越大,勝戰的幾率也就越高。唯有適應信息化戰爭高技術、一體化、多維度、快節奏的特點,著眼復雜的作戰模式、戰場環境、戰爭要素,探索適應陸、海、空、天、電等多種保障方式,做到保障需求精准、准備精細、力量精干、實施精敏,方能從根本上破除“需求迷霧”和“資源迷霧”,實現“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戰場保障態勢。

(王根成 作者單位:河南省軍區)

(責編:陳羽、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