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自衛隊F-4EJ“鬼怪”Ⅱ戰斗機結束戰斗飛行

告別儀式上的F-4EJ“鬼怪”Ⅱ戰斗機
近日,日本航空自衛隊百裡基地為第301飛行隊的F-4EJ“鬼怪”Ⅱ戰斗機(以下簡稱F-4EJ戰斗機)舉行告別儀式,這預示著從1972年以來在航空自衛隊服役的“鬼怪”Ⅱ系列戰斗機將徹底結束戰斗飛行。
“鬼怪”到日本
冷戰時期,日本航空自衛隊以北方為重點空防作戰方向,戰斗機主要承擔截擊蘇聯戰斗機的作戰任務。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先后從美國引進生產F-86F“佩刀”和F-104J兩種戰斗機,前者解決了航空自衛隊戰斗機的有無問題,后者使航空自衛隊首次擁有超音速戰斗機,在截擊作戰中能夠快速抵達截擊點,對蘇聯高速戰機進行識別和攔截。
不過,隨著蘇聯米格-23戰斗機、圖-22轟炸機等新一代超音速戰斗機問世,加上日本剛裝備不久的F-104J戰斗機故障頻發,迫使日本航空自衛隊開始考慮新一代戰斗機選型問題。1968年,日本選擇當時美國最先進的F-4E“鬼怪”Ⅱ戰斗機作為仿制對象。這是美國海、空軍共同裝備的一種雙座重型戰斗機,擁有發射“麻雀”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實現了超視距截擊作戰。另外,該機的近距離格斗性能也較強。
F-4E“鬼怪”Ⅱ戰斗機被日本引進后,型號為F-4EJ。日本三菱重工於1972年開始授權生產,航空自衛隊百裡基地第301飛行隊成為第一支裝備該型戰斗機的部隊。與F-104J戰斗機一樣,美國限制F-4EJ戰斗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在交付日本的設計圖中抹去了對地轟炸設備和支持遠程作戰的空中加油裝備。1981年5月21日,最后一架F-4EJ戰斗機下線,這是全球總計5195架“鬼怪”系列戰斗機中的最后一架。
F-4EJ戰斗機擁有先進的截擊雷達系統,最大飛行速度2.27馬赫,高空截擊作戰半徑達1226千米,低空作戰半徑為795千米,能夠攜帶4枚AIM-7E/F“麻雀”中距空空導彈和4枚AIM-9L/P“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作戰能力超過前兩代戰斗機。該機服役后,日本航空自衛隊在北方的空中防御圈得到擴展。
從防空到制海
就在F-4EJ戰斗機服役不久,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別連科叛逃事件,意外地對其造成打擊。
1976年9月6日中午,蘇聯飛行員別連科駕駛米格-25P高空高速截擊機叛逃。日本航空自衛隊在發現這架蘇聯飛機后立即下令F-4EJ戰斗機升空攔截,但米格-25P採用低空高速飛行,沒有下視/下射能力的F-4EJ戰斗機在抵達攔截線時一度跟丟目標。等回身再追,米格-25P早已絕塵而去,並在日本北海道函館民用機場降落。這起事件令美日深切體會到蘇聯新型戰機的威力,日本決定盡快開始下一代戰斗機的仿制生產。
此時,盡管F-4EJ戰斗機裝備部隊不久,但航空自衛隊仍決定對其進行升級,換裝具備下視/下射能力的火控雷達系統等,解鎖該機的攻擊能力,使其不僅可攜帶炸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還能挂載國產反艦導彈執行制海作戰任務。
升級后的F-4EJ戰斗機型號為F-4EJ Kai,“Kai”是日文“改”的意思。航空自衛隊共96架F-4EJ戰斗機達到這一升級標准。
F-4EJ戰斗機飛行性能如何?日媒曾採訪航空自衛隊第23任航空幕僚長村木鴻二,此人曾是第301飛行隊隊長,駕駛過F-4EJ戰斗機。他表示,該機在低空低速狀態下操作困難,有時還會發生側翻事故,但高速性能不錯,“在座艙中操作戰機達到2.2馬赫時,有一種真正駕駛戰斗機的感覺”。
“鬼怪”暮年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日本航空自衛隊開始大規模裝備新一代F-15J/DJ戰斗機,F-4EJ戰斗機開始從空防一線退出,主要配合日本國產F-1、F-2戰斗機執行制海作戰任務。冷戰結束后,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作戰方向從北方轉向西南,對手從老舊的米格戰斗機變成新型蘇霍伊戰斗機,甚至第五代隱身戰斗機,因此老“鬼怪”深感力不從心。
2019年,日本航空自衛隊百裡基地第302飛行隊退役所有F-4EJ戰斗機,整個飛行隊轉場到三澤基地,成為第一支裝備F-35A隱身戰斗機的飛行隊。與此同時,同樣在百裡基地的第501偵察飛行隊也完成使命,其使用的RF-4EJ戰術偵察機早於F-4EJ戰斗機退役,未來將由RQ-4“全球鷹”無人機代替。
航空自衛隊百裡基地第301飛行隊一直承擔飛行員培訓任務,當所有F-4EJ飛行隊撤編后,該飛行隊也失去存在意義,於2020年11月結束F-4EJ戰斗機的戰斗飛行歷史。
F-4EJ戰斗機曾是日本航空自衛隊主力,其鼎盛時期共裝備8支飛行隊。如今時過境遷,東亞空域已是五代機的天空,“鬼怪”終於退出歷史舞台。(虹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