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張雄偉——
爭當信息戰場“拓荒者”
2021年02月28日09:50 | 來源:解放軍報

![]() |
“智能語音處理,簡單地講,就是讓機器通過不斷的學習,在模仿人類處理語音方式的基礎上不斷進化,最終實現人與機器之間順暢的語音交流……”談起自己熟悉的領域,全國人大代表、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張雄偉一臉興奮。
作為我軍信號處理與通信領域的專家,張雄偉主持多個軍隊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帶領團隊在軍用語音處理與工程應用等領域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為我軍軍事通信現代化作出重要貢獻。
智能語音處理涉及數學模型、算法、軟件等領域多項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軍事核心技術更買不來。”在一次全軍信息化建設座談會上,張雄偉的發言引起大家的共鳴,“核心技術不掌握,關鍵時刻就會被‘卡脖子’,決勝關頭就會遇‘生死劫’。必須立足自身、以我為主,自主創新、獨立研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算法研究、方案優選、軟硬件開發、系統實現……一個個“攔路虎”橫亙面前,張雄偉恰似信息戰場上一名永不言敗的“拓荒者”,將難題逐個擊破。
攻堅前沿理論、突破核心技術、創新算法運用……張雄偉帶領課題組率先開發出急需的語音處理技術和算法實現方案,並成功應用於我軍各類數字語音通信系統。
30年潛心鑽研,張雄偉帶領團隊在智能語音處理及應用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理論和技術研究成果。他主編出版的《智能語音處理》是國內該領域權威學術著作,主編的《DSP芯片的原理與開發應用》被國內多所高校選作教材。
“當前,科研服務備戰打仗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激發科研創新活力,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張雄偉圍繞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展開專題調研,“隻有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完善科研保障、激勵機制,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動能。”
上圖:張雄偉近影。尚鵬程攝
(責編:王欲然、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