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俄軍工改革:機遇與挑戰並存

2021年03月29日09:14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俄羅斯武器生產車間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2021年至2027年,俄羅斯每年將投入85.6億盧布(1盧布約合0.09元人民幣)用於發展國防工業綜合體。報道稱,此舉意味著在歷經兩年轉型、基本實現軍工領域結構重塑后,俄羅斯將按計劃“深耕”國防工業綜合體建設。

探索改革之路

俄羅斯軍工襲承蘇聯時代裝備“遺產”,規模巨大、體系完備,涉及武器彈藥、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新面貌”改革后,俄羅斯登記注冊的國有軍工企業高達1340家,涵蓋八大軍工行業,分布於65個聯邦主體行政區內。其中,國防部直屬軍工企業達166家。上述企業近70%集中在烏拉爾地區和伏爾加河下游等地,提供了200余萬個就業崗位,聚集了國內約3%的就業人口。

報道稱,上千家軍工企業雖然具備數量優勢,但也存在逐漸與時代脫節的問題。產品譜系單一、生產銷售流程類似等同質化現象,一方面造成資源浪費,甚至滋生腐敗﹔另一方面讓企業缺乏競爭力和創新力,比如,在四大坦克企業中,車裡雅賓斯克坦克廠和聖彼得堡坦克廠連續多年處於“停車”狀態。

2017年年底,俄國防部、科技部和原子能公司等機構共同商討組建國防工業綜合體相關事宜,各部門相繼對下屬軍工企業“合並同類項”。2019年2月,時任俄總理梅德韋杰夫簽署《國防工業國家發展計劃》,明確提出2027年前,政府將撥款750億盧布發展國防工業綜合體,提高工業生產現代化水平。

按照計劃,俄羅斯成立國家控股公司,採取股份制管理模式,將相關企業整合為大型聯合企業,並設置相應科研組織、設計局和生產企業,分別負責理論研究、樣品設計和定型產品批量生產。改革重組后,俄羅斯共登記各類國防工業綜合體61個,下轄771個大型企業,實現了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聚能增效。根據計劃,2027年前,上述企業最終將合並為40個大型科研生產聯盟。

穩步推進改革

為保証改革順利推進,自2019年以來,俄政府已投入3.34萬億盧布用於國防工業綜合體建設和企業重組,並陸續出台減免稅收、財政專項補貼和長期提供低息貸款等優惠政策。

報道稱,俄國防工業綜合體實行“國家控股”市場化管理模式,既避免了“寡頭”壟斷行為,又擺脫了“設備閑置、公司空轉”的現象,有助於提升軍工領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同時,這種按行業品類集約化建設的做法,能夠讓各軍工企業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比如,原有100個彈藥生產企業整合為分布於伏爾加河畔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兩處軍工企業,成為俄軍彈藥生產的“航母企業”﹔200余家艦船制造企業根據各自優勢,形成聖彼得堡船舶制造中心等聯合企業﹔火炮、輕武器、航空工業等也成立相應生產聯盟。

為對武器出口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俄羅斯專門成立國防出口公司,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開辟新的軍火出口市場。近兩年,俄武器出口額均保持在500億美元左右。可以說,武器出口為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俄羅斯軍工集約化改革有助於軍民合作,推動了部分民用企業技術創新。比如,莫斯科熱工技術研究所水處理設備已“具備國際一流水准”﹔施瓦別公司生產的放射性設備和一次性醫療服裝佔俄此類產品總產量的60%以上﹔烏拉爾光學機械制造廠生產的光學設備已出口數十個國家。俄分管軍工領域的副總理鮑裡索夫表示,改革重組后,民用產品佔軍工企業產品總量的比重由此前的21%上升至近25%,雄厚的軍工基礎帶動軍民兩用技術產品數質量全面提升。

除整合軍工企業外,俄國防部還高度重視科研人員隊伍建設。俄軍計劃未來7年通過政策和其他激勵措施將進修、培訓人員數量由2.7萬增加至43.2萬。2021年,俄軍還將擴充多支科技連。

面臨發展壓力

俄媒稱,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加大對俄制裁,俄羅斯軍工企業也面臨發展壓力。資金不足將成為制約俄軍工改革的重要因素。自2017年首次大幅削減以來,俄國防預算佔GDP的比重連續3年保持在3%以內,其中,僅有約20%的資金投向軍工領域。有媒體估計,這一金額僅能維持俄國防工業綜合體基本運轉。

據報道,俄大部分軍工企業還面臨人才老齡化等問題。據俄媒統計,俄國防工業綜合體從事軍工科研生產的人員大部分在55歲以上,而且人才外流問題突出。另外,目前俄國防工業綜合體70%的設備均產自上個世紀,智能化程度不高。

俄羅斯軍工改革也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引發關於“俄羅斯威脅論”的討論。有外媒稱,俄羅斯將主要科研隊伍和工業制造能力“蘊藏”在軍工部門,使俄經貿領域具有濃重的軍事化色彩。(石文)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