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日多域作戰新戰法引關注

2021年07月16日11:08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美日參演人員

6月24日至7月9日,美陸軍與日陸上自衛隊舉行“東方之盾21”聯合演習。該演習是美日聯軍戰術層面的協同演練,目的是檢驗和提升兩國軍隊戰略籌劃、協調和聯合作戰能力。“東方之盾”系列演習自1985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今年是第36次。近年來,該系列演習的規模、范圍、領域呈現逐年躍升趨勢。

今年,美軍由駐日美軍陸軍司令部、第40步兵師團司令部、第17野戰炮兵旅、第28步兵團第1營、第38防空炮兵旅第1防空炮兵團第1營約1600人參加。日陸上自衛隊派出中部方面隊、第1特科團、中央特種武器防護隊等約1400名自衛隊員參加。

南北合練

從6月24日開始,“東方之盾21”聯合演習在日本境內自衛隊各基地展開。演習場景設置為日本西南離島遭受攻擊,美日實施多域聯合遠程火力打擊和防空反導作戰。美陸軍利用C-17運輸機緊急運送“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至北海道,將“愛國者-3”防空導彈系統從沖繩運抵奄美大島基地等。今年演習在南北兩處場地展開。

演習地點一:北海道矢臼別演習場。美日聯軍在此進行聯合火力打擊演習。參演兵力包括:美陸軍第17野戰炮兵旅、日陸上自衛隊第1特科團、“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以及M270多管火箭系統。據外媒報道,美日雙方使用數據鏈共享目標坐標,由美軍“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率先發起攻擊,再由日陸上自衛隊M270多管火箭系統進行攻擊。美軍導彈發射平台採用“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射程約為300千米,可進行地對海或用於島嶼間地對地打擊。以寬度約300千米的宮古海峽為例,陸上自衛隊12式岸艦導彈的射程約200千米,而美軍“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發射導彈的射程可覆蓋整個海峽。

演習場地二:鹿兒島縣陸上自衛隊奄美大島基地。今年是美日聯軍第二次在該基地開展聯合訓練,主要進行聯合防空演習,雙方模擬協同攔截來襲的戰機和導彈。參演兵力包括:美陸軍第38防空炮兵旅、陸上自衛隊第8高射特科防空炮兵群,美軍“愛國者-3”防空導彈系統和日本03式中程地對空導彈。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美軍“愛國者-3”防空導彈系統首次部署該島,足以証明兩國已在日本西南離島建立聯合防空網。

火力融合

此次演習重點從戰術層面強化美日多域聯合作戰能力,即“強化美日聯合作戰能力的同時,測試和改進多域作戰能力”。

自2017年美陸軍創建多域特遣部隊以來,部隊雖規模不大,卻具有在太空、網絡、海上、空中和地面進行作戰的能力,其作戰范圍可擴大至軍事作戰的所有領域,可為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持。2018年,美軍在夏威夷“環太平洋”軍演中首次對多域特遣部隊進行測試。2019年9月,美國派遣一支多域特遣部隊參加“東方之盾19”演習。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后,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已不受約束。美國表示將適時在亞太地區部署多域特遣部隊。而日本在2018年《防衛計劃大綱》中明確:多域聯合作戰將是日本自衛隊作戰新樣式。

近年來,美日一系列機制性對接正是為美日實施多域聯合作戰演訓做准備。比如在網絡安全領域,美日兩國啟動多層次網絡安全對話合作機制,2019年兩國相互確認網絡攻擊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2018年美國成立太空司令部。隨后,日本在2020年成立“太空作戰隊”。該部隊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通過日本准天頂衛星搭載美國傳感器等方式,共同建立空間態勢感知系統,推進雙方形成可探測和追蹤導彈的情報共享機制。

今年“東方之盾21”演習將多域聯合指控系統與包括火炮在內的打擊系統進行實戰化演練,進一步提升系統融合能力和多域作戰的實效性。這一新作戰樣式具體為,為干擾敵方通信,擾亂指揮機構,提升射擊效果,使用網絡電子戰系統對敵發動電子攻擊﹔通過電子戰系統搜集敵電磁情報、掌握敵進攻態勢﹔通過無人機、網絡電子戰系統搜集發揮火力優勢所必須掌握的敵詳細位置信息。

實際上,這一新作戰樣式在5月“富士綜合火力演習”中已初露端倪。而本次演習正是對該演習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正和改進。(張岩)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