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瞭望》——
俄將持續推進軍事武器裝備現代化

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新版《國家安全戰略》。14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副秘書長米哈伊爾·波波夫在接受媒體採訪談及新版戰略時表示,俄將持續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使部隊、編隊以及各軍事機構所配備的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
俄持續推進非對稱軍事戰略
自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以來,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關系持續走低,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頻頻遭受打壓,再加上北約軍事活動能力增強、成員隊伍進一步擴大、軍事設施逐步接近俄羅斯邊境,俄戰略生存空間受到大幅擠壓。
俄羅斯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旗幟鮮明地反對北約,提出北約對俄的軍事威脅增加,俄方必須加強核威懾能力。2020年底,普京在出席國防部和國防工業綜合體企業會議時提出,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力量為俄軍事安全以及全球穩定提供了關鍵的保障,保持這樣的力量平衡可以消除潛在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威脅。但是相較於美國以及部分北約成員國,俄在常規軍事領域仍存在不足,基於這種背景,俄結合自身國情採取非對稱軍事戰略,大力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精確制導武器,新式戰斗機以及戰略核潛艇,作為自身“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有力補充。
俄發展了哪些現代化武器裝備?
高超音速武器作為俄目前重點打造的戰略力量,具有結構簡、航程遠、速度快等特點,能夠快速准確打擊遠程目標,是俄羅斯構建“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的重要一環。俄目前研制的“撒旦-2”洲際導彈、“匕首”“先鋒”高超音速導彈、“鋯石”反艦導彈都是俄非對稱軍事戰略的突出體現。
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於2019年12月正式服役。整體採用增強機動能力和射程距離的高升阻比氣動布局和耐高溫耐燒蝕的新型材料,集成了UR-100N彈道導彈助推載具、超燃沖壓發動機、三個“先鋒”系統內置滑翔彈頭等子系統,安裝了提升飛行穩定性和可操縱性的外傾式垂尾和襟翼舵,彌補了彈道導彈變軌能力差、巡航導彈速度慢等不足,集中了兩者的優勢,兼具高速突防、隱蔽突防和機動突防等多重能力,實現了高超聲速下的遠距離滑翔,是對抗、制約美國乃至北約的殺手锏。
近年來,俄也大力發展空天力量,將戰略轟炸機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同時大力推進新式戰斗機的研發工作。圖-160戰略轟炸機是尺寸最大的變后掠翼轟炸機,也是人類歷史上制造的體積最大、航程最遠、速度最快的轟炸機,裝載四台庫茲涅佐夫NK-321加力渦扇發動機。圖-160戰略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為280噸,最大升限為21000米,可攜帶45噸左右的彈藥,一次加油的續航裡程可達12000千米,無需中途加油即可直抵美國本土。圖-160在保持較高攜彈量的同時,具有作戰半徑大,飛行速度快等特點,在末端突擊時速度接近2馬赫,難以被攔截,具有極高的戰略威懾力。
俄最新改進型圖-160M2戰略轟炸機於2020年2月完成了飛行驗收,新版轟炸機安裝了全新的駕駛導航設備、機載通信系統、控制系統、雷達和電子對抗系統,並進一步提高了航程,提升了電子作戰能力和作戰半徑,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列裝。
俄最新的第五代戰機蘇-57採用兩台推力共能達到30噸的AL-41F1-117S噴氣發動機,具有極高的機動性。為了攜帶更多武器,提升火力打擊能力,蘇-57內置4個武器艙,至少擁有兩個內置彈艙,能夠承載6噸的戰斗載荷。正常情況下,蘇-57可攜帶10噸武器,主要包括各類導彈,具有極強的作戰能力。
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最具威懾力的一環,核潛艇一直是俄海軍發展的重點,目前新式核潛艇包括“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亞森”級攻擊核潛艇以及“奧斯卡”級攻擊核潛艇,其中“別爾哥羅德”號特種核潛艇隸屬於俄“奧斯卡”級攻擊核潛艇,已於今年6月底進入白海海域,正式開始其第一次海試任務。
“別爾哥羅德”號特種核潛艇是世界上最長、噸位最大的潛艇,可攜帶6枚“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同時還能搭載無人潛航器和小型作業潛艇,可執行海底偵察、勘探等更隱蔽、復雜的海底任務,幾乎顛覆了傳統攻擊核潛艇的使用方式。其主要武器“波塞冬”核動力魚雷,能在水下1千米航行,航行裡程超過1萬公裡,速度達200千米/小時。
俄以新版戰略為抓手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
近年來,俄羅斯身處的地緣政治、安全和發展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新版戰略把民生放在第一條,國防放在第二條,強調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強調當前的國家利益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反應了現在俄羅斯國內問題的嚴重性以及俄羅斯政府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但這並不代表俄會減輕在武器裝備方面的重視程度,相反,根據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以及俄近期相關舉動,俄方會持續推進非對稱軍事戰略和武器裝備現代化,提升自身“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進一步提高地區話語權,從而維護國家安全,改善民生。(李賢達、賀建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