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暖心新規帶來醫療保障新氣象

2022年01月08日09:1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暖心新規帶來醫療保障新氣象

  ①

  ②

  ③

  編者按 2022年1月1日,《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醫療待遇保障暫行規定》正式施行。新規定提高了醫療保障標准,界定軍人跨軍地就醫的具體情形,並擴大保障對象范圍,將免費醫療保障服務范圍擴展到軍人配偶、軍人未成年子女,同時軍官軍士父母及其配偶父母享受優惠醫療。

  政策紅利凝聚軍心士氣,激發練兵備戰動力。為推動醫療保障新規落地落實,全軍各級醫療單位聞令而動,強化為軍服務意識、完善醫療保障機制,以務實舉措提升醫療保障實效。近日,本報記者和通訊員實地探訪駐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等地的軍隊醫療單位,從點滴細節中感受醫療保障新規帶來的新氣象。

  軍屬就診便捷享受優惠服務

  ■本報記者 徐 娜 特約記者 趙建強

  空軍駐京某部干部家屬張燕患腰椎間盤突出多年,一到冬天病情就加劇。近日,她來到空軍特色醫學中心中西醫正骨科就診。

  早上8點,門診大廳聚集了許多前來就診的患者。取號窗口前,張燕很快拿到了在網上預約的挂號單。輪到張燕就診時,主治醫生為她安排做全脊柱核磁共振檢查。看到排隊患者較多,張燕決定到軍人診療中心咨詢軍屬優先的相關情況。

  在這裡,張燕遇到了軍人診療中心主任王廣雲。王廣雲了解張燕的就診需求后,立即按照規定為張燕辦理了軍屬優先手續。

  “新的醫療保障規定施行后,我們全力保障軍人軍屬就診優先,軍人軍屬在軍隊醫院看病更加便捷高效。”王廣雲介紹,為更好地維護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醫療權益,他們優化看病流程,對信息系統進行全面升級,確保軍人軍屬就診挂號、檢查治療更便捷。

  王廣雲向記者介紹新規施行后軍屬就診的變化:軍屬可在門診大廳新開通的“軍屬窗口”挂號,就診時可享受軍屬優先待遇,並有專用候診區。該中心在為軍屬設置專用病房的同時,還計劃在即將投入使用的新門診樓中開設軍屬專用診區、輔診檢查區等,提升軍屬就診體驗。

  從門診樓走出來,王廣雲趕往機關,與工作人員對接信息系統升級情況。王廣雲告訴記者,新規印發后,他們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政策落實:一是信息系統在新規施行前完成改造升級﹔二是對軍屬就醫的關鍵環節進行優化﹔三是針對門診就醫人數增多的實際,創新採用信息化手段,拓展遠程門診覆蓋面,服務慢性病復診患者。

  記者了解到,新的醫療保障規定施行后,軍屬在軍隊醫院就診,費用將得到相應減免。該中心醫保辦公室主任常海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全脊柱核磁共振這項檢查為例,如果全年門診費用累計達1800元以上,新規施行前持北京市社會保障卡的軍人配偶需要自付478.5元。新規施行后,此項檢查軍人配偶無須自付。”

  對於常年戰斗在軍營和訓練場的軍人來說,家人就是他們最大的牽挂。新的醫療保障規定出台,為軍人解除了后顧之憂。張燕告訴記者:“能享受政策紅利,這是我們作為軍屬的光榮。我要更加支持丈夫服役,讓他在部隊心無旁騖地工作。”

  軍人急診可先就醫再補手續

  ■本報記者 薛 敏

  寒冬時節,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門診大廳人頭攢動。駐京某部戰士王銳在兩名戰友的攙扶下,緩緩步入大廳。因在訓練中不慎腰部受傷,王銳一大早便來到該中心就診,沒想到在自助挂號機前卻犯了難。

  原來早上走得匆忙,王銳忘記攜帶軍人保障卡,無法挂號。導診員王珍雲看到這一幕后主動上前詢問王銳的情況,並立即聯系該中心軍隊傷病員管理科。新的醫療保障規定,因急症就診的軍隊患者,可以先就醫、再補齊就診信息。得知自己當天就能看上病,王銳喜出望外。

  “為確保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享有優先就診權益,我們優化就診流程,急重症軍人可先就醫再補手續。”該中心副主任劉聚偉介紹,他們針對取號、候診、計價、檢查、取藥等就醫流程,調整升級信息系統﹔提前研判就診對象特點,重點加強相關學科建設﹔擴建軍人診區、增設軍屬診室,開辟軍人軍屬檢查區和就醫綠色通道﹔專門開設軍人軍屬導醫台,增加專業導診人員,為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提供一站式就醫服務。

  記者在軍人診區所在樓層看到,智能機器人正在對區域內設施進行消毒。全新的引導標識、舒適的候診環境、智能分診叫號系統……從挂號到候診,從就診到取藥,一站式全覆蓋的就醫體驗,讓前來就診的軍人軍屬倍感暖心。

  正在軍人診區候診的駐京某部干部王偉告訴記者:“過去看病,做檢查要在不同樓層跑上跑下。如今,中心門診優化調整診區布局,將常規檢查項目集中設置在軍人診區所在樓層,軍人完成常規檢查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針對軍人就診時偶爾出現“入院登記不成功”“系統無法正確核實人員信息”等情況,該中心制訂多套預案跟進解難服務,確保軍人軍屬切實享受到政策福利,就醫體驗更舒心。

  坐標:武漢

  挂號系統實現軍地兼容

  本報訊 覃麗萍、胡深博報道:近日,家住武漢的軍屬王琳來到中部戰區總醫院就診。她通過試運行的“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挂號系統”,掃描自己的武漢市社會保障卡,系統讀取其個人信息后,王琳很快約上了專家號。

  “為給軍人軍屬就診提供便利,我們探索升級挂號系統。已經錄入個人資料信息的軍屬,均可通過該系統快速挂號。”該院軍人門診護師吳夢笛介紹,軍人軍屬隻需在“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挂號自助機”掃描軍人保障卡或者社會保障卡,即可完成身份認証和挂號。此外,他們還對導診人員進行培訓,幫助前來就診的軍人軍屬了解政策、便捷就醫。

  為更好落實新的醫療保障規定,該院梳理保障鏈條,完成信息化系統改造。在進行醫保系統升級時,他們與省市兩級醫保系統進行對接,確保信息精准、保障高效。在武漢市醫保系統升級期間,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多次調試,確保保障范圍內的軍人軍屬享受到就診福利。

  近期,該院將著手對武昌、漢口等地區以及派駐門診的軍人診區進行改造升級﹔增設軍人門診窗口,縮短軍人軍屬就診等待時間﹔同時調整增加專區醫護人員數量,確保為軍人軍屬提供優質高效的門診服務。

  坐標:成都

  費用核算報銷一站辦結

  本報訊 龍秋帆、趙芝洪報道:近日,西部戰區某部工作人員宋玉按照“就醫報銷清單”准備好材料,在西部戰區總醫院軍人門診開設的綜合服務窗口,一站式辦理經批准到地方醫院住院的費用核算報銷手續,當天便返回部隊。

  “過去報銷住院費用,程序多、時間長。”之前的報銷程序讓宋玉感到很不方便,“辦理報銷前,要先到軍人門診審核身份,再到醫保部門審核費用,還要去財務科遞交票據……幾經周折后,票據手續若稍有不齊,又要重新審核走流程。”

  依據新的醫療保障規定,軍人經軍隊醫院轉送到地方公立醫療機構就診產生的合理費用,由軍隊醫院負責核算報銷。為優化經費核算報銷流程,該院從軍隊傷病員管理、醫保經辦、物價收費、財務結算等部門,抽調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成立綜合服務窗口,為就診軍人軍屬提供辦理流程咨詢服務,協助辦理身份認定、結算報銷等事務。他們還在門診增設導醫志願者,協助軍屬辦理醫保定點、異地結算等業務。

  宋玉告訴筆者,新規定帶來新變化,軍人軍屬醫療費用結算更加便捷高效。以住院費用報銷為例,以前就診軍人軍屬辦理費用核算報銷需要跑3棟樓4個辦公室,現在隻需備齊各類報銷憑據,在綜合服務窗口就能一站辦結。

  坐標:北京

  兒科病區設立家庭病房

  本報訊 傅凌艷、易蕊報道:新年伊始,駐京某部干部王剛帶著6歲女兒前往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就診。他在門診大廳挂兒科專家號時得知:兒科病區新設立了家庭病房,能夠為軍人子女就醫提供一站式服務。

  據了解,該中心軍隊傷病員管理科攜手門診挂號收費室,專門開設軍人軍屬服務窗口,為軍人軍屬提供身份核驗、問題咨詢、挂號導醫等服務。他們還在門診大廳、婦產醫學部、兒科醫學部等診區增設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自助挂號區,新設自助挂號機、自助查詢機和檢查報告打印機,方便軍人軍屬就醫﹔在婦產醫學部、兒科醫學部增加20多個專家門診,提高診療質量。

  為進一步改善就診環境,該中心優化軍人及配偶生育關懷診治流程,實現挂號、就診、檢查一站式服務﹔新增軍人口腔診區、軍人消化內窺鏡檢查區,開辟獨立通道,實現軍人專區候診﹔在兒科病區設立家庭病房,為軍人子女就醫提供貼心服務。

  添置醫療檢查設備、對軍人軍屬藥房進行擴容、增設軍人軍屬專用停車位……該中心通過一系列硬件設施建設,著力為軍人軍屬就診提供“綠色通道”,讓軍人軍屬就診更加高效便捷。

  坐標:上海

  重症轉診實現無縫銜接

  本報訊 特約記者王澤鋒、白進報道:“響應新規改變原先軍人轉診模式,探索建立跨軍種、跨區域、跨醫院的轉診保障機制。”新年伊始,在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新建成的1000余平方米的“軍人全科門診”診區內,患者在導醫人員引導下有序就診。該診區負責人倪海萊告訴記者,新建診區專門為轉診的重症患者設立2個辦理窗口,讓轉診鏈路無縫銜接。

  為更好落實新的醫療保障規定,海軍軍醫大學對附屬醫院和特色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進行專項培訓考核。從診療流程到優待措施,從結算方案到醫保銜接,他們展開全流程全要素推演。他們還打破轉診壁壘、簡化轉診程序、優化轉診質量,減少轉診患者在各醫院間的往返次數,提升人工窗口、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

  “出現系統斷網情況如何轉診”“未開通醫保卡異地結算的軍屬如何轉診”……針對患者轉診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海軍軍醫大學專門邀請駐滬部隊醫療單位召開現場協調會。他們圍繞轉院、接診、檢查、取藥、結算等環節,打通體系醫院和軍兵種醫院間的轉診鏈路,制訂簡明易懂的轉診流程導圖﹔在大學各附屬醫院設置“專區”“專窗”“專人”“專線”,為轉診的重症傷員和疑難病患者提供更舒適便捷的就醫通道。

  坐標:廣州

  遠程會診服務邊遠部隊

  本報訊 劉益軍、曹杰報道:前不久,南沙某駐島部隊一名戰士突發急性心肌炎,該部衛生機構隨即聯系千裡之外的南部戰區總醫院,共同開啟遠程會診系統。通過視頻連線,南部戰區總醫院專家組迅速診斷病情,提出救治意見。經過雙方配合救治,這名戰士轉危為安。該院領導告訴筆者,他們緊貼使命任務和衛勤保障特點,緊盯部隊官兵醫療需求,積極探索遠程會診模式,讓優質醫療服務保障直達邊遠部隊。

  針對邊遠部隊官兵看病難的問題,該院常態化組織“紅棉衛士醫療隊”上高山海島、進邊防哨所,為官兵送醫送藥送健康﹔發揮派駐門診部服務效能,選派不同科室專家輪流坐診,多學科專家定期上門巡診。新的醫療保障規定出台后,該院積極搭建遠程會診系統,為邊遠部隊提供可視化診療服務,進一步提升邊遠部隊官兵醫療保障水平。為解決野外駐訓部隊醫療保障難題,該院協調駐訓區域地方醫院,探索建立“總醫院—駐訓醫療隊—地方醫院”聯合保障模式,提高野戰醫療保障水平。

  據了解,該院還派出醫務人員到基層衛生連進行傳幫帶,持續接收基層軍醫、衛生員來院進修培訓,通過建立雙向交流機制,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優化工作流程、規范日常管理,有效助推基層部隊醫療救治水平邁上新台階。

  圖①:1月4日,兩名軍人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軍人窗口取藥。傅凌艷攝

  圖②:1月1日,聯勤保障部隊第903醫院為軍人軍屬提供就診咨詢服務。張峻豪攝

  圖③:2021年12月31日,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組織政策宣講活動。吳劉佳攝

(責編:黃子娟、馬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