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環保的軍民行動
搬走養殖場
空地植新綠
張生宇攝
科技添助力
就醫更環保
張紅梅攝
共享新單車
值勤好伙伴
廖 鍵攝
山西省懷仁市有效整治部隊營區周邊環境
清新空氣“重返”軍營
■黃金冊 張生宇 本報記者 李建文
●抓好部隊營區周邊環境整治,地方黨委政府責無旁貸,應該主動作為,把部隊所需、官兵所盼與地方所能結合好。
“養殖場去哪兒了,怎麼變成蔬菜大棚了?”去年冬天,轉業多年的陳建民回到原部隊駐地時竟有些認不出來了。
4年前,陳建民是駐山西省懷仁市某部的一名軍人,他所在部隊旁原有一處約2000平方米的畜禽養殖場。
“印象深刻。”陳建民介紹,受周邊養殖場影響,營區裡始終彌漫著難聞的氣味。即便如此,部隊領導為了不影響軍民關系,一直沒有向地方反映過這個問題。
同樣受困擾的還有空軍某部。部隊營區緊鄰當地一家大型養殖基地。這片地域土地貧瘠,90%以上屬鹽鹼地。當地為了改變村民生產生活現狀,大力發展養殖業。
養殖業蒸蒸日上,規模達1000隻以上的養殖戶比比皆是,人均純收入逐年上升。然而,由於地域排污系統管網建設配套跟不上養殖規模的擴大速度,養殖污水長期淤積,形成了4個水塘,最大的面積已達數萬平方米,且有逐年增大趨勢,既污染環境,也給部隊正常的戰備訓練生活帶來影響。
懷仁市林地總面積55萬畝,森林覆蓋率28%,2019年率先在朔州市實現全域綠化,水面和濕地面積6萬畝,形成了“一城兩山三湖七河百村”的生態體系。伴隨綠色低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該市生態優美、綠色宜居的整體環境與部隊營區周邊環境的巨大反差,引起地方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決不能讓部隊營區的空氣和水源受到污染!”懷仁市政府領導明確表態。
在各級共同努力下,懷仁市的整治思路逐漸清晰。他們將解決部隊營區周邊“臟亂差”難題同鄉村振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持續推動改善部隊營區周邊環境,確保部隊正常戰備訓練秩序。
在充分調研梳理問題清單后,懷仁市召開議軍會議專題研究解決駐軍部隊的環境整改事宜。市委主要領導跟進督導落實情況,各部門挂賬銷賬推進營區周邊環境整治工作。
為解決畜禽養殖場對某部營區造成的空氣環境等污染問題,市委市政府多次派出工作組與養殖場負責人協商解決,確定將2000平方米的養殖場改建為蔬菜大棚。“協商后的處理結果,既改善了營區周邊環境,又不損害群眾利益。”懷仁市人武部領導說。
在解決一個大型養殖基地污水污染環境問題時,軍地有關領導現場辦公,拿出解決垃圾堆積、污水排放的舉措。他們進一步明確養殖畜禽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規范,解決異物異味問題。市委市政府撥專款重新規劃排污管網建設,建設完成后有效解決污水排放問題。同時,地方政府硬起手腕,對部隊營區附近3家違建大型養殖場予以關停,並承諾今后不在部隊營區附近批准新增新建養殖場。
藍天白雲,心曠神怡。部隊營區周邊環境整治成效明顯。官兵們說,感謝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關心,在新的一年,我們一定加緊練兵備戰,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黨和人民。
□相關鏈接
2021年2月25日,生態環境部宣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同時明確提出,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進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以更高標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院改變就醫方式
“智慧醫療”惠兵利民
■賈偉通 晏宏程 馬春雨
●凡來醫院就診的地方患者,無需帶病歷本、銀行卡、醫保卡等,一部手機便可完成全部就醫環節。
2022年元旦前夕,快遞小哥劉平到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院看病,沒想到隻用一部手機就完成了預約、挂號和就診。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從檢查到會診再到取藥,就醫過程中不見一張紙,全流程無紙化作業。
4年前,劉平陪表姐來這家醫院看病,從挂號到取藥,花了一上午時間,表姐手裡拿著一大把單據,包括病歷本、處方、CT報告單、化驗報告及其他各種票據。最讓表姐煩心的是,因不慎丟失了幾張票據,事后補開費時又費力。
編制體制調整后,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院積極探索“智慧醫療”服務,以“惠兵利民、低碳醫療、綠建未來”為主題,倡導綠色醫療方式,創建低碳環保醫院。該院組建當年,診療就實現了全流程無紙化。院長潘裕亮介紹,在大連還有不少患者,與劉平有同樣的經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每年軍地患者就診人數達110多萬。
“我們院把互聯網運行模式有效融入醫院診療服務流程,探索無紙化問診、低碳式就醫,從挂號、檢查到取藥,全流程快捷簡便。”醫院領導介紹,各地醫保部門大都開通了醫保電子憑証,地方患者就醫通過手機申請醫保電子碼便可完成網上預約、問診檢查、繳費取藥等流程。
保障體系內的基層官兵對此紛紛稱贊。“官兵通過網上挂號后,醫生網上開具檢查申請,官兵憑軍人保障卡即可直接到相應科室接受檢查。”陪同士官庄珩看病的副連長姜宇說,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隻要輕點鼠標就可查詢所有結果,各項指標一目了然。同時,檢查結果可同步推送到官兵手機上。
“無紙化醫療真正實現了綠色低碳。”骨外科主任勇利以紙質病歷為例作了一番對比:以往,醫院每年有3萬多份門急診住院病歷需要保管,佔用大量空間。從打印、手工簽字、整理、送交審核到歸檔上架,十分耗費工作人員時間精力。有了無紙化電子病歷,這一系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信息科主任石磊提供的數據顯示,醫院實行無紙化診療2年來,全院醫療用紙同比下降36.2%。
“不出營區,就能享受到專家問診,而且不用請假外出、坐幾個小時的車。”北部戰區某旅士官李軍到旅門診部就診,享受到來自這家醫院資深專家的遠程網上診療后感慨地說。
前不久,一名長海縣獐子島鎮群眾將一面錦旗送到醫院領導手中,感謝醫院的救命之恩。
原來,漁民李萬富突發腦溢血,生命垂危,但當地醫療技術相對落后,無法完成高難度手術。醫院接到求助信息后立即組織專家通過網上遠程會診系統,指導當地醫生實施手術,使李萬富很快脫離了危險。
據悉,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七醫院近2年來運用遠程醫療方式先后為長海縣、瓦房店市、庄河市等縣市救治270余名群眾及部隊小散遠單位60余名官兵,治療120多例疑難雜症,並為地方醫療機構培訓百余名醫療技術骨干。
□相關鏈接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內在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推動公共機構無紙化辦公”,充分發揮公共機構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社會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廣東省深圳市行業擁軍瞄准武警部隊需求
一批共享單車“列裝”
■廖 鍵
●巡邏執勤軌跡與減碳騎行軌跡的重合,既是行業擁軍的可喜成果,也是軍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見証。
2021年12月6日,在軍地共同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中,青桔單車深圳城市團隊向武警廣東總隊執勤第三支隊某中隊捐贈100輛符合巡邏執勤要求的巡邏執勤單車。執勤第三支隊領導表示,此舉進一步豐富了巡邏執勤模式。官兵把這次捐贈形象地譽為共享單車“列裝”,並表示綠色巡邏、低碳執勤很環保。
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駐守粵港一線的執勤第三支隊官兵用行動作出了回答。
一年前,執勤第三支隊與地方有關方面合作,開始在巡邏執勤中試用青桔共享單車。外表簡約時尚的單車十分耐用,官兵巡邏執勤一年多,10多輛試用單車沒有出現故障。執勤哨兵韓鬆說:“共享單車實心胎的設計解決了傳統車胎充氣的問題,方便耐用。”更令官兵們欣慰的是,每騎行1公裡可減少碳排放0.2千克,並且獲得一定的運動量。
前不久,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支隊分批次組織官兵學習相關報道並提出,綠色低碳環保人人有責,武警官兵要努力走在全社會前列。
“黨建紅”引領“低碳綠”。執勤第三支隊某中隊與青桔單車深圳城市團隊分享黨建工作心得,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看待綠色低碳環保,著力從節電、節氣和回收3個環節改變巡邏執勤、營區內外工作和生活細節。軍地雙方針對上一批次單車試用情況反饋意見,有針對性地升級改裝此次捐贈的100輛單車。考慮到部隊巡邏執勤的軍事保密性,單車團隊拆除了配套的電子監控設備,同時保持原高科技材料抗磨、抗撞擊的優點。根據部隊特殊需要,單車團隊還特別優化了座椅、踏板、避震等方面的設計。
執勤第三支隊一直具有深厚的愛民、惠民、助民傳統。2020年12月,所屬執勤第四大隊被表彰為深圳市擁政愛民模范單位。在投身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支隊官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2021年12月17日,在第九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深圳市率先探索個人碳賬戶與碳交易打通,正式上線了首個碳普惠授權運營平台“低碳星球”。某中隊官兵表示,節假日外出一定嘗試做一名“低碳星球”用戶,感受從工業城市到低碳家園的變化,爭取學習更多環保趣味小知識。
執勤第三支隊執勤區域覆蓋公園、海灘、盤山公路等場所,點多、線長、面廣,官兵除巡邏執勤使用共享單車外,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努力當好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執勤第三支隊領導表示,作為駐城市部隊,在新的一年一定積極投身全民減碳的實踐,在巡邏執勤中努力探索綠色解決方案。
□相關鏈接
2021年6月1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規劃》,提出在公共機構開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行動,“推動有條件的地區積極引入特色公交、共享單車服務,保障公務綠色出行”。
2021年8月25日是第九個“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為“低碳生活,綠建未來”。這一主題與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的主題“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相呼應,組織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普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和節能降碳知識,推動形成崇尚節約、綠色低碳的社會風尚。
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身影
■董 強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如今,這一理念早已深入廣大軍民心中。各部隊以實際行動証明,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投身生態建設,也是我軍新時代的一項重要任務。
兩位元帥與兩棵樹的故事,許多官兵早已耳熟能詳。
山西省臨汾市大陽鎮東堡頭村的那棵槐樹,今年已經74歲了。1948年春臨汾戰役前,徐向前同志的前敵指揮部設在這個村的楊家。一天,在村裡散步的他,看到一棵被人拔出來的小槐樹苗,便撿起來栽到了院子裡。后來,人們為這棵槐樹取名“元帥槐”。
湖南省湘潭縣黃荊坪村也有一棵“元帥樹”,樹齡據說超過了500年。1958年底,各地為煉鋼鐵砍伐樹木當柴燒。當地人動手要砍這棵古樹時,被正在基層調研的彭德懷同志制止,古樹被保留下來。后來,人們給這棵重陽木冠名“元帥樹”。
栽下一棵樹苗,保護一棵古樹,只是兩位元帥波瀾壯闊人生經歷中的“小插曲”。正是這樣的“小插曲”,讓我們感受到了元帥珍愛一草一木的朴素情懷。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政府向世界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兌現這份庄嚴承諾,呼喚軍民勠力同心、共同創新,既在大棋盤上搞好謀劃,又從點點滴滴中抓好落實。
令人欣喜的是,從成建制投入兵力的人力優勢,到依托創新驅動的科技發力,人民軍隊已經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許多方面作出了貢獻,取得了成績。
回望來路,我軍從成立至今,服務人民的宗旨一以貫之,服務人民的行動一脈相承。
放眼未來,生態文明建設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抓手,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環保轉型,人民軍隊大有可為,人民子弟兵積極作為。
對我們每名軍人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把今天的事情做好,為生態文明建設盡好軍人的本分,作出軍人的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