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老兵新傳:年近花甲當尖兵

2022年01月19日08:2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圖為王西安(左二)與隊領導籌劃保障方案。朱嘉攝

圖為王西安對數據進行分析。朱嘉攝

夜深人靜,無數信號沿著有形線纜和無形電波傳至四面八方,又有無數信號從各地匯聚於此,信息交互在悄無聲息中瞬間完成。

中部戰區某保障隊機房內,高級工程師王西安穿梭在設備間,這些常人聽來單調的“嗡嗡”聲,他覺得很動聽,宛如一曲交響樂。

高山密林、荒漠雪原、演訓一線、設備機房……在58年的人生長河中,王西安有近40年在軍營聆聽這一曲特殊的“交響樂”。如今年華逝去、兩鬢斑白,他仍然激情滿懷。

新年伊始,記者來到該保障隊,追尋王西安矢志奮斗的動力源泉。

有事業就有激情,有目標就有方向——

“熱愛就不覺得苦,喜歡就不會感到枯燥和平淡”

20年前,王西安任參謀,在工作中不慎骨折。休養僅半個月,他就拄著拐杖回到了崗位。

前不久,他出差途中遇到飛機晚點。在機場人聲嘈雜的環境下,他戴著老花眼鏡坐在角落裡,專心致志撰寫論文。

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在40年的軍旅生涯中,王西安始終保持著這樣如火的工作熱情。

一次,某項任務涉及多個省市數十個台站。時間緊、任務重,數十個台站又非常分散,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王西安隻能爭分奪秒,一個台站一個台站現場解決難題。

那段時間,王西安帶著大家晚上趕路、白天解難,現場發現問題、當場解決推進,經常忙到凌晨再奔赴下一個台站,大家吃住在車上。每到一個台站,他們下車就干,忙完上車就睡,最終如期完成任務。

正式聯通那一天,大家把王西安的足跡用地圖標記,由南至北、由點成線,他的足跡蔓延形成了一幅立體直觀的“日夜兼程圖”。那一刻,許多和他一起奮戰的技術骨干說:這次跟著王高工干,我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事業就有激情,有目標就有方向。

從軍40年,這樣的辛苦對王西安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很多人不理解,問他:你長年累月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能始終保持激情?王西安回答:“熱愛就不會覺得苦,喜歡就不會感到枯燥和平淡。”

40年專注研究提高我軍通信保障能力,在別人眼裡很枯燥乏味的工作,王西安卻始終興致勃勃。用他的話說就是:“咋會枯燥呢?每年都有新目標,我可是每一天都不敢耽擱。”

最近3年,王西安擔綱某重大系統建設任務。三年磨一劍。總結那天,保障隊展示了王西安攻關計劃表:從受領任務到組織籌劃,從制訂方案到選拔培訓,從分系統推進到全系統集成……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時間點,有的甚至精確到了具體哪一天。

目標越清晰,方向越明確,動力就會越強勁。回顧整個研發過程,官兵們感慨地說:這些年,王高工每年都有攻關項目,每年都有獲獎成果,每年都有論文發表。豐碩成果的背后,是他對軍隊通信事業的摯愛深情。

年輕人愛學習,愛學習使人更年輕——

“學習讓每一天都是新的”

“終於把它搞明白了,原來是這個原理……”午夜,走廊裡傳來王西安興奮的聲音。忙碌了一天的王西安,此時絲毫沒有倦意。弄懂了一個知識點的他,跟個孩子一樣開心不已。最近,他牽頭組織某重大系統建設。面對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他必須從最基礎的學起。

“學習鑽研讓我樂此不疲。”王西安常說,專業研究得越深,越發現自己有不足,越覺得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

那一年,王西安走馬上任原網管中心領導崗位。面對許多之前不曾接觸的專業,他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夠。“讀博已是刻不容緩!”利用課余時間復習,第二年他如願考入原通信指揮學院博士班。

當時,他已經43歲了。班裡很多同學,比他孩子大不了幾歲。年齡雖大,但王西安學習的勁頭不輸年輕人。每次做課題研究,他都要提前查閱大量資料﹔每次課題討論,他都要跟年輕同學搶著發言。

“未來信息化戰爭,打的就是新技術!”對摯愛的工作,王西安有更深的認識: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更改變軍隊作戰方式和戰斗力生成。這些年,王西安特別自豪和驕傲——自己就是這支“科技尖兵”中的光榮一員。

“我們的年齡可以老去,但腦袋要永遠年輕,永遠追逐時代最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這是王西安經常對年輕戰友說的話,也是他始終踐行的工作理念。

2019年初,某系統進行維護測試任務。聽到這個消息,王西安立即激動起來。他知道,這正是深入了解這套系統的最好機會。

那天晚上,他第一個來到機房,對100多台設備逐一進行研究,時而拿著筆記本畫設備線路圖,時而動手實操連接線路。“隻有親自操作,才能把系統徹底搞明白。”

那兩天,他幾乎沒有離開過機房,每一個設備的位置,每一根線的連接關系,他都力求熟稔於心。

“學習讓每一天都是新的。”20年前,王西安對某項科技項目十分感興趣﹔20年來,他堅持不間斷收集學習相關資料。如今,他終於帶領團隊在這項技術應用上取得一定成果。慶功會那天,王西安激動地說,做一件事情隻要肯堅持肯學習,就一定會有回報。

日復一日鑽研學習,讓王西安從原本單一的有線專業,發展到現在精通無線通信和指控領域,掌握聯合作戰、防空反導等知識的全軍通信領域專家。

胸中有使命,心中有責任——

“琢磨打仗讓我渾身都是勁”

前不久,戰區組織某指揮通信系統培訓。作為培訓的技術負責人,王西安隻要組織大家把課講好就行了。可讓很多人沒想到,各部隊參訓名單報上來之后,他卻在嚴把“入口關”上較起了真。

王西安發現,有部隊上報的參訓人員裡面,個別官兵專業不對口。“他們參加培訓后,能不能從事專業工作?”他一個個溝通核實,硬是提議將4個非專業人員進行了更換,確保了參訓官兵專業對口。

敢於擔當、敢於負責、敢於較真,是大家對王西安的另一直觀印象。去年初,戰區組織某新型通信裝備作戰試驗。按照標准,作戰試驗需要連續多晝夜不間斷進行。

各軍兵種參加試驗的部隊集結到位,數十台新裝備完成組網,此時遭遇了年度最惡劣的暴風雪天氣。

“暫停還是繼續?”盯著被狂風吹得搖搖欲墜的樹枝,不少人都擔心:新裝備價格昂貴,萬一出現損毀,誰來擔這個責任?

對作戰試驗負技術總責的王西安態度堅決:既然是進行作戰試驗,就必須突出實戰標准。如果連惡劣天氣都經受不住,新裝備還怎麼挺進未來戰場?“這種天氣可遇不可求,出了問題我負責!”

迎風冒雪,戴月披星,在那個寒冷的冬夜,王西安帶著大家冒著巨大風險將這場至關重要的試驗進行下去。

事實証明:通過作戰試驗,他們不僅第一時間發現了新裝備的幾處微小瑕疵,而且還總結出了好幾種在嚴寒惡劣條件下的操作技巧。

“臨近退休年紀,你為啥還渾身都是勁?”看到這一幕幕,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重任當頭,有的人往往怕擔責不敢主動作為,王西安咋就不擔心?

“說完全不擔心是假的,但懂技術、知底數,干起工作我心裡有數。”那年執行某重大任務,在研究通信保障方案時,王西安發現了幾處問題。當時上級已經審定方案,說不說?王西安沒有猶豫,不僅直言不諱指出問題,還立下軍令狀負責改進。

改進完善談何容易,系統方案牽一發而動全身,很多地方都需要推倒重來。王西安帶著大家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過篩子,硬是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了方案改進工作。

胸中有使命,心中有責任,這是支撐王西安矢志奮斗40載的原因所在。正如他所說,“琢磨打仗讓我渾身都是勁”!

有了這股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勁頭,前不久,王西安又領銜研發出一項重大系統。

使命火炬點燃如火激情

從軍40年始終激情滿懷,在專業崗位上默默耕耘。聆聽高級工程師王西安的奮斗故事,思考支撐他一路前行的精神力量,記者久久沉浸在感動之中。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收獲累累碩果的人,往往是傾注熱情干事業的人。正所謂愛一行方能精一行,靜心者方可成大藝。深愛著自己的專業,才會有如火激情和不竭動力,才能甘於堅守直至事業有成。王西安的奮斗故事告訴我們:隻有把工作愛到骨子裡,對崗位極其認真負責,才能在風霜雪雨中堅如磐石、巋然不動,才能歷經千難萬險依然步履鏗鏘、踏平坎坷成大道。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可以說,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隨著戰爭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才在強軍興軍中的作用愈發重要。“有事業就有激情,有目標就有方向。”王西安的這句心聲告訴我們:支撐他40年如一日激情滿懷的深層原因,是對使命責任的無比堅定。正是因為他對強軍事業愛得深沉,所以才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平凡,始終保持如火的激情﹔所以才能直面問題、敢於擔當,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所以才能在卸下領導職務、日漸臨近退休時,工作更加積極,激情更加澎湃。

思忖至此,記者想到了林俊德等一大批專家型人才,他們有的“十年磨一劍,鋒芒天下知”,但更多的則是矢志攻關甘於奉獻,為強軍興軍事業默默無聞奮斗一生。

當前,世界軍事領域圍繞人才和科技的競爭日趨激烈,雖然沒有硝煙,卻影響和決定著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前途命運。有軍事專家預言:顛覆性技術接連涌現,將從根本上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和模式。毫無疑問,未來戰爭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對優秀軍事人才特別是專家型人才的依賴性就越強。

改革,讓人民軍隊人才結構重組優化,人才體制煥然一新,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如何才能像王西安一樣數十年如一日保持對崗位的如火激情,無疑是廣大官兵面臨的時代課題。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採訪王西安結束,記者腦海中總浮現這樣一幕幕畫面:體能考核場上,老兵健步如飛﹔寒冬拉練場上,老兵帶頭沖鋒﹔科研攻關戰場上,老兵激情滿懷……

前行不輟,初心不改。王西安令人敬佩,他一門心思投身聯合作戰指揮中軍帳建設,為戰區部隊提升未來聯合作戰能力作出了突出貢獻﹔王西安又很平凡,平凡得許許多多戰友身上都有他的影子。走近王西安,記者想到了更多:在天南海北一個個軍營裡,有無數跟王西安一樣的戰友們在堅守、在奮斗。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愛崗敬業,都矢志奮斗,都激情如火!

那一刻,記者突然發現,與其說我們是在講述王西安的奮斗故事,莫不如說是在講述“王西安們”的奮進故事。(劉建偉 李偉欣 張毓津 趙國濤)

(責編:彭曉玲、於子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