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隊研究院緊盯戰斗力建設難點推進科研攻關
專家嵌入戰位 課題緊扣實戰

編者按 習主席強調,要堅持聚焦實戰,抓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使科技創新更好為戰斗力建設服務。軍隊科研機構是為部隊戰斗力建設服務的,一切科研工作都要堅持作戰牽引、問題倒逼。武警部隊研究院緊盯實戰需求,組織專家團隊深入任務一線,積極推進戰、試、研、訓一體化,打通從“項目”到“戰場”轉化鏈路,對科研如何高效服務戰斗力做出有益探索。
螺旋上升、反向圓移、自動返航……4月下旬,嶺南某訓練基地機翼飛旋、硝煙彌漫。武警部隊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裴雪丹帶領科技創新團隊,圍繞無人機等新質力量的處突戰法運用,攻克了現役裝備“+智能”改造等多項技術難題。
拿著最新測試數據,裴雪丹說:“雙腳沾滿演訓場的泥土,雙眼緊盯反恐一線任務,才能緊扣實戰、服務部隊,讓科技創新同部隊建設發展接好軌。”
千裡之外,該研究院研究員王亞奇已在駐某海島部隊代職大半年,幫助部隊解決了通聯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術難題。“我在任務一線了解到部隊的技術需求是什麼,為下一步工作找准了‘靶心’。”王亞奇說。
“戰場需要什麼,科研‘准星’就瞄准什麼﹔戰斗力建設瓶頸在哪裡,科研力量就攻關到哪裡。”該研究院領導介紹,作為武警部隊的重要科研力量,他們始終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組織專家團隊深入不同地域、不同任務、不同規模的演訓一線,在實戰環境中發現問題、尋找技術突破點和創新點。
“演訓場是最好的試驗場。”在完成某型應急機械化橋總體方案論証任務過程中,該研究院設計團隊從實戰出發,創新設計理念,研發新型橋梁結構,改進運輸、吊裝方案。最終,該型應急機械化橋較傳統橋型重量減少50%,系統造價降低70%,維護成本大幅減少,為部隊科學搶險、高效搶險、安全搶險提供了有力支撐。
該研究院還聘請軍地10余名院士,構建起“小核心、大外圍”的科研力量體系,形成集中科研攻關聯合體。去年,在某新型單兵裝備研發過程中,為了實現“成型工藝最先進、成本控制最嚴格”目標,他們邀請來自軍事科學院等10余家軍地單位的專家集智攻關,最終將基層官兵提出的百余項問題全部歸零。不久前,該型裝備樣品投入部隊試用,受到基層官兵一致好評。
據了解,組建4年來,該研究院先后承擔550余項科研任務,組織20余批次應急應戰專項調研,參與數百個重大課題研究論証,其中6項課題成果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9項成果獲國家專利。(安普忠、吳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