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河南省信陽市借助紅色資源開展城艦共建活動

2022年05月09日10:21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隻要青山在,到處有紅軍……”5月5日,在聚焦“忠誠維護核心、矢志奮斗強軍”深化主題教育中,海軍信陽艦組織官兵觀看河南省信陽市制作的《信念的力量》專題短片,了解大別山軍民堅定信念創造“28年紅旗不倒”奇跡的歷史,激勵官兵擦亮忠誠底色,守衛萬裡海疆。

自2015年信陽艦命名入列后,信陽市便與該艦開展了城艦共建活動。一城一艦,以大別山精神為紐帶,建立起深厚的魚水情誼。

入列之初,雙方建立了互訪互通機制,設立軍地聯絡員。信陽市每年特邀信陽艦主官列席市兩會,共商發展大計﹔授予全艦官兵“榮譽市民”稱號﹔每逢春節、建軍節等節日開展慰問活動﹔為官兵開通熱線電話,提供遠程心理咨詢。

“信陽市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區域,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在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兒女用生命和鮮血鑄就‘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信陽市雙擁辦主任魯潔告訴記者,信陽有著優良的雙擁傳統,他們充分發揮地區紅色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文化擁軍,向信陽艦贈送上千冊各類紅色書籍,充實艦艇圖書室﹔創作表現信陽歷史的書畫作品,豐富艦艇文化走廊。

艦艇是城市的名片。被命名為信陽艦后,艦上官兵經常被問到“為什麼叫信陽艦”“信陽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有哪些歷史名人”等問題。

回答好這些問題是官兵的必修課。信陽艦副作戰長張鑫昊告訴記者,在他參與制作的艦報上、“信陽之聲”廣播和黨課微課堂裡,信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按照慣例,信陽艦每年新兵上艦,上的第一堂教育課是《黃麻起義的戰火》,讀的第一本書是《大別山紅色故事集》,唱的第一首歌是《八月桂花遍地開》。上艦之初,很多官兵對信陽知之甚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熏陶后,大家對信陽的紅色歷史、革命人物、著名景點如數家珍。

“經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別山精神已經成為艦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信陽艦政委劉冠一介紹,他們將大別山革命歷史融入強軍課堂,將大別山精神納入經常性教育、主題教育,請來自大別山的戰士講述家鄉的變遷,激勵官兵傳承紅色基因,耕耘藍色國土。

信陽艦是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的首艦,入列時同型號艦艇均入列不久,很多工作沒有現成經驗可循。

“當年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沒有后方,異常困難,但他們排除萬難完成任務,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他們勇當前鋒的精神,與我們當好第一代艦員、爭創第一流艦艇的‘01精神’十分契合。”信陽艦艦長楊鳳坤介紹,歷任艦主官經常帶領官兵學習革命歷史,鼓勵官兵從中汲取奮進力量,開展創造性工作。為了盡快形成戰斗力,他們敢闖敢試,掌握裝備特點,研究訓法戰法,探索編寫訓練考核大綱,取得多項優異成績。

2017年,信陽艦參加海軍“藍劍杯”比武競賽,獲得一項團體第二、兩項個人第一的好成績。

2019年,信陽艦參加海上5晝夜實戰化演練,面對復雜海況,全體官兵沉著應對,實射操雷擊中水下目標,發射艦空導彈擊毀空中來襲目標,刷新多個紀錄。

戰艦是移動的國土,城市是水兵的家園。入列以來,信陽艦安全航行15萬余海裡,隨著航跡延伸的還有對信陽人民的牽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信陽艦官兵得知信陽醫療防疫物資暫時短缺的消息,第一時間自發組織捐款,將千裡之外的關心送給信陽人民。

信陽艦每年定期通過“軍民共建道德講堂”向信陽市民分享強軍故事,在“軍營開放日”邀請學生和市民代表來艦參觀。在重要節日、信陽艦執行重大任務期間,信陽市所屬媒體都會進行重點宣傳報道。

“信陽艦在信陽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我們都為這張城市名片而驕傲。”信陽市博物館講解員胡萍介紹,館內一個比例為1︰37的信陽艦模型,陳列在序廳最顯眼的位置,是博物館的明星展品、重點講解對象,參觀者都對其性能和服役情況非常感興趣。

隨著信陽艦以及海軍在信陽的影響力逐步擴大,今年上半年征兵,當地許多應征青年都把海軍作為第一志願,100余人如願加入“浪花白”行列。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