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國防>>加強國防教育 增強國防觀念

關愛英烈后代,這是一個延續13年的“親情計劃”

2022年07月06日11:14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有一種親情,叫關愛英烈后代

連長李相恩帶隊巡邏途中突遇山洪,為營救戰友壯烈犧牲。第二年,他的妻子帶著兩歲的兒子來到哨所,栽下一棵樟子鬆,取名“相思樹”。

2014年1月26日,習主席在三角山哨所聽完這則故事,十分感動,囑咐要照顧好烈士的親屬子女。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2000多萬人!這是至今為止我國烈士的數量。“沒有足夠的兵器,且拿我們的鮮血去/沒有熱情的安慰,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熱血,是我們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該用血來灌溉的……”正是昨天這一個個英雄的倒下,才有了共和國今天的挺立。

然而,無畏的英烈們也是有“怕”的。一名烈士戰斗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不怕敵人不怕死,就怕我走后老人過不好,小兒受欺負……”

英烈遠行,還有家庭﹔英烈長眠,還有后代。隻有照顧好烈士的親屬子女,他們才會含笑九泉,才會激勵更多英雄沖鋒向前。

還記得烈士楊樹朋骨灰安葬儀式上,他兒子捧著父親遺像的眼神嗎?還記得烈士張超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女兒哭喊著“我要找爸爸”的場景嗎?還記得陳紅軍烈士的兒子,一雙小手拿著合成出來的“全家福”照片嗎?

英烈當年的付出,我們必須記在心上﹔英烈子女的成長,我們更應放在心上。一個國家對英烈親屬子女的態度,標示這個國家對英雄的敬重程度。今天,我們怎樣對待英烈的親屬子女,英烈在看著我們,人民群眾也在看著我們。

英烈和人民群眾看到了——羅陽同志因公殉職后,習主席要求有關方面妥善照顧羅陽同志的家人。在對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作重要指示時,習主席強調:“特別是要把他們的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照顧好。這項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專人落實。”殷殷真情,力透紙背。

英烈和人民群眾看到了——《烈士褒揚條例》《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診治疾病優待暫行辦法》出台、軍隊“英烈子女班”開辦、高考對英烈子女加分……英烈無我,組織有情。

英烈和人民群眾看到了——某市去年開展“關愛革命英烈后代”活動,全市各級累計投入500多萬元﹔烈士陳為民在邊境自衛作戰中光榮犧牲后,他生前的100多名戰友合力將其子女供到上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志願者服務隊的同學與烈士親屬結對,為烈士子女補習功課……滴滴雨露,滋潤心田。對英烈的親屬子女,廣大群眾和官兵心系他們的生活和成長。

有一種親情,叫關愛英烈后代﹔有一種情,會因這種愛而傳承。關心英烈的親屬子女,並非單向付出,也並非只是出以道義,其過程本身也是了解英烈事跡的過程,也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過程。這一行動的背后,更多是對英雄的深切緬懷和內心尊崇,是對英雄精神的充分認可和無聲弘揚。

“時間最懂得愛的意義。”關愛英烈親屬子女需要溫情,更需要長情。對英烈子女特別是年幼的英烈子女,不僅需要生活上給予幫助,更需要精神上給予關懷,需要“有一束光照進心裡,點亮心燈”。然而這並不容易,不是幾個玩具、幾件衣服、幾次通話就能解決的,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需要在持續關注和幫助中實現。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精神世界的形成,自己在下一代身上的再現,使兒子和女兒成為比自己更完善的化身,這就是一個公民高尚的創作。”年年歲歲梨花開,逝去的英雄再也回不來,但“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今天,面對該怎樣學英雄的靈魂考題,讓我們早些、快些、多些,用幫助英烈完成“一個公民高尚的創作”來作答!(李宇鵬)

一個延續13年的“親情計劃”

對於揚州市梅嶺中學初二學生胡博文來說,“爸爸”這個詞是復數。

周末,胡博文又一次撥通了“爸爸”的視頻電話。

“爸爸,謝謝你們寄來的‘六一’禮物!”視頻這頭,胡博文雙手捧著汽車模型,開心地訴說著最近的趣事。

“博文,網課上得還習慣嗎?暑假的時候要來看我們啊。”視頻那頭,胡博文的“爸爸們”一律穿著筆挺的軍裝,看起來都是20歲左右。

這群年輕的“兵爸爸”,來自陸軍軍事交通學院學員隊。他們有的入伍還不到4年,但他們和胡博文的故事已經延續了13年。

胡博文在爸爸軍校求學時的訓練場。

隱 瞞

這個“秘密”,曾經隻有一個人不知道

不知多少次,少年胡博文在心裡琢磨:自己為什麼有這麼多“兵爸爸”?爸爸胡永飛到底在哪兒?

后來,長大了的胡博文隱約意識到,爸爸已經犧牲了。這是一個包括媽媽在內的所有人向他保守的“秘密”。他打心底感謝遠方的“兵爸爸”,也由衷理解並感激他們善意的謊言。

那一年,胡永飛從蚌埠汽車管理學院以優異成績畢業,來到西藏山南軍分區邊防某團汽車隊,立志“讓軍人的價值在青藏高原閃光”。

憑借踏實肯干、扎根奉獻的精神,胡永飛獲得了領導和戰友們的認可,成為汽車隊隊長。同時,他也收獲了甜蜜的愛情,與“川妹子”周忠燕喜結連理。

后來,胡博文出生了。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胡永飛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那會兒我們聊天時,永飛經常和我們談起孩子。我想,他大概和我一樣,也會時常想念遠方的家人。”至今,胡永飛的戰友想到他仍然忍不住心酸。同樣在青藏高原上奔波著,他們或許更能體會那份艱辛與不易。

身在高原,心念家人。胡永飛盡力用愛構筑起一個溫馨的小家,他甚至和妻子商量好了兒子在哪裡上幼兒園,將來考什麼大學。

然而,人生的意外就像高原的天。身處高原,你永遠琢磨不透頭頂這片湛藍天空何時會風雲變幻。

胡永飛軍校求學時留影。

在高原,夏日飛雪也是常事。當冰雹噼裡啪啦砸到臉上時,每個人都會心生敬畏。更不用說那巍峨的冰峰雪嶺,那充滿雪坑、冰河、暗壑的危險路段,還有隨時可能遇到的雪崩、塌方……

對高原汽車兵而言,踏雲堅守,征戰邊關,意外就像闖關游戲裡冷不丁冒出來的障礙物,一旦上路就必須開啟闖關模式,打起百分百的精神。

2009年6月24日,那是一個晴天。

胡永飛帶領車隊踏上那條熟悉的高原公路。在一處懸崖峭壁前,車隊突遇塌方,胡永飛冷靜地指揮戰友們快速通過。突然,一塊巨石從山上滾落,砸向了胡永飛駕駛的車輛。危急時刻,他一把推開戰友,自己永遠留在了那片雪域高原。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恍惚之中,周忠燕接受了丈夫犧牲的事實。那時,兒子胡博文剛1歲4個月。從此,周忠燕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瀕臨坍塌的家。

聽聞噩耗,胡永飛的母校蚌埠汽車管理學院組織看望慰問烈士家屬,還探討研究了胡博文的成長問題:如何讓烈士子女與其他小朋友一樣,也能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為此,時任學員隊干部張磊提出了“兵爸爸計劃”。按照張磊的想法,“兵爸爸計劃”就是瞞著小博文,替戰友履行爸爸的義務,集合大家提出的各類方案,解決小博文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問題。計劃的執行者,正是胡永飛求學時的學員隊。

從此,胡永飛的犧牲成了一個隻有一個人不知道的“秘密”。

“我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替代真正的父親角色,但如果能通過‘兵爸爸計劃’,幫助英雄的子女從小健康快樂成長,我們的努力就不白費。”張磊說。

啟 封

“長大后,我要去爸爸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看”

胡博文心裡珍藏著一個特殊的地址——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青年路1號。

10歲之前,胡博文總能收到來自這個地址的禮物。媽媽告訴他:“這是爸爸托戰友寄給你的。他在西藏執行特殊任務,那是很遠很遠的地方。等你長大,媽媽帶你坐飛機去看爸爸。”

自“兵爸爸計劃”開始后,張磊常常在工作之余給周忠燕打電話,詢問母子二人近況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協調關系給予解決。

平時,他們不定期給周忠燕家裡郵寄糧油、衣物等生活必需品,還會給胡博文寄去早教用品和玩具﹔中秋節、春節等節日,張磊會通過短信發送節日祝福﹔清明節、烈士紀念日,他們總會前往江蘇省高郵市烈士陵園的“胡永飛烈士”墓碑前,獻上一捧白玫瑰……

慢慢地,胡博文長大了。看到身邊的小伙伴們都有爸爸,胡博文不斷向媽媽追問:“爸爸去哪兒了?”

一次“六一”兒童節,為了安撫孩子,張磊發動學員隊裡的學員,每個人寫一封寄語短信,放到厚厚的大信封裡寄給胡博文。周忠燕告訴兒子:“你看,這是爸爸托軍校學員們專門給你寫的,希望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與周忠燕一樣,張磊心裡也明白,不能讓胡博文過早意識到“爸爸不在了”,所以他總是盡力配合周忠燕。他托西藏的戰友,時不時給小博文寄些玩具和生活用品,有時是一把玩具槍,有時是一台遙控汽車,有時是一雙運動鞋。看著快遞箱上西藏的地址,小家伙一字一頓地讀著,遇到不認識的字,便讓媽媽教他讀。

“等我長大了,就能去這個地址找爸爸啦!”胡博文說。

13年來,學員換了幾茬,但“兵爸爸計劃”傳承了下來。學員隊新任教導員羅學田,不僅沿用了之前的一系列做法,還用新的方式參與陪伴胡博文的成長。

羅學田讓學員們各顯神通,充分發揮特長,以短視頻、視頻通話等形式,與小家伙互動。有學員擅長打籃球,就錄制基本的“運球”“投籃”“三步上籃”等小視頻,教小家伙學籃球﹔有學員英語好,就和胡博文約定,每周日下午視頻通話,學一節少兒英語﹔此外,還有不定期學唱軍旅歌曲、素描簡筆畫、講軍營故事……

胡博文一天天長大,媽媽周忠燕心裡卻多了一樁心事。看著兒子積攢的那些來自西藏的郵件和快遞,她知道是時候告訴孩子關於這個地址的“秘密”了。

對一位母親來說,如何把父親離世這樁心事告訴孩子是個難題。經歷過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周忠燕選擇了在胡博文10歲生日那天,將胡永飛犧牲的事情以及“兵爸爸計劃”,毫無保留地告訴他。

盡管意識到爸爸已經犧牲了,但第一次聽到關於爸爸犧牲前后的細節,胡博文還是控制不住地流淚。

那天晚上,胡博文哽咽著對媽媽說:“長大后,我要去爸爸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看。”

尋 找

曾經很遠的地方,如今覺得很近

調整改革中,蚌埠汽車管理學院轉隸陸軍,成為陸軍軍事交通學院的一部分。

2019年9月21日,第19個全民國防教育日,胡博文終於有機會來到這裡,親眼看一看爸爸曾經求學的地方。

胡博文沒想到,眼前的“兵爸爸”,既有入學不久的年輕學員,也有享譽全軍的專家教授﹔既有教書育人的文職教員,也有各個崗位的領導干部。

那天,胡博文端坐在父親曾經坐過的座位上,試圖“還原”父親的樣子。

在那間教室裡,學員26隊教導員羅學田專門安排了一堂特殊的課。60位“兵爸爸”圍繞著胡博文分散坐開,羅學田帶領大家重溫胡永飛在雪域高原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

端坐在座位上,胡博文認真聽講的模樣,像極了胡永飛年輕時的樣子。那時,胡永飛也曾坐在這裡,聆聽前輩的故事。

胡博文坐在爸爸當年睡過的床鋪上。

課后,羅學田送給胡博文一份“神秘禮物”——一摞厚厚的材料,裡面記載了胡永飛軍校3年的成績和表現。羅學田告訴胡博文,胡永飛的各科成績均在良好以上,還當過學員骨干,立過三等功,是優秀畢業生。

“走在爸爸當年曾走過的求學路,我感覺自己好像也成了他。”穿上迷彩服,胡博文體驗爸爸住過的宿舍和床鋪,來到爸爸流過汗的訓練場,到爸爸吃過飯的食堂就餐……

翻看著爸爸的畢業相冊,胡博文一邊模仿著爸爸的姿態拍照留念,一邊在腦海中勾勒爸爸的樣子。

“我想念爸爸,他永遠是我心中的英雄。”胡博文說,爸爸的軍旅人生,曾是媽媽口中那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如今,他覺得,自己離爸爸很近很近。

從眼前一個個“兵爸爸”身上,胡博文能想象出父親年輕時奮斗的青春模樣。

“不僅給英雄的子女物質上幫助,也希望能給予他們精神上支持。我想,這正是我們這個‘親情計劃’能堅持這麼久的原因。”羅學田說。

傳承,是為了銘記。

十幾年來,在學院黨委的關注支持下,“兵爸爸計劃”不斷發展、完善,並在整個學院推廣開來。從以胡永飛所在學員隊學員為主體到越來越多師生員工加入,從以經濟、物質幫扶為主到更加注重知識傳授、心理培塑,從以前的郵件、快遞到現在視頻通話、遠程直播……隨著時代的節拍,“兵爸爸計劃”不斷注入新的內涵。

如今,“兵爸爸計劃”已惠及更多英雄子女。已故車輛故障診斷專家肖雲魁教授、生前捐獻視網膜的葛強林教授、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沈星……英雄已經走遠,學院對英雄子女的關懷和照顧從未停止。

這個“親情計劃”就像一個紐帶,讓一茬茬學員銘記英雄,傳承使命。在照顧英雄子女的同時,作為這個“親情計劃”的重要參與者,學員們在陪伴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自身也在接受洗禮,收獲成長。

“通過‘兵爸爸計劃’,我更深入了解了英烈的事跡。”學員孫龍臣說,一想到英雄校友危急時刻的舍身一推,渾身就充滿了力量,也對軍人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白劍 高原 於波 於正興)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