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日本防衛費大幅跨過“紅線”

2023年01月04日10:10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近日,日本內閣正式通過2023財年政府預算草案,其中防衛預算大幅增至6.8萬億日元(約合512億美元),是上一財年(約5.4萬億日元)的1.26倍,增幅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新高。分析人士指出,2023年度是新版“安保三文件”落地執行的首年,其防衛費大幅增加,勢必引發國際社會及日本國內的關注和質疑。

側重發展進攻能力

根據2022年12月通過的《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日本今后5年的防衛費總額將達到約43萬億日元,於2027年達到佔國內生產總值2%的標准。2023年度是這個5年期防衛費遞增模型的起點,但開局年預算便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19%左右,大跨步邁過了此前防衛費一般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1%的“紅線”標准。

從預算內容上看,較去年增加的1.4萬億日元主要投向所謂“反擊能力”建設,包括防區外打擊能力、綜合導彈防空能力、無人機作戰能力等。具體來看,預算為採購美制“戰斧”巡航導彈列出2113億日元,計劃於2026年部署到位。此前,日本向美國提出採購500枚“戰斧”巡航導彈,計劃搭載在海上自衛隊艦艇上,可對1600千米至2200千米的目標實施打擊。據悉,日本引進“戰斧”巡航導彈的主要意圖是填補其國產中程導彈研發或改造期間的火力空白。近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高長官酒井良在記者會上透露,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對宙斯盾艦進行改裝,用以搭載未來採購的“戰斧”巡航導彈。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8艘宙斯盾艦,包括4艘金剛級驅逐艦、2艘愛宕級驅逐艦和2艘摩耶級驅逐艦。

在國產導彈研發改造上,預算為改進12式岸艦導彈列出338億日元的研發費和939億日元的量產費。根據計劃,日本自衛隊將基於目前的12式岸艦導彈,研發日本版“戰斧”巡航導彈。日本自衛隊稱,第一階段目標是將導彈射程延伸至1000千米並實現量產,未來再進行第二階段的改進,使其射程擴展至1500千米,同時研發相應空基和海基型號。日本自衛隊希望自2024年開始在九州和西南諸島部署約1000枚改進版12式岸艦導彈,同時還將部署新的導彈部隊。

據悉,此次預算專門列出了用於“高速滑翔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費。此前,日本已在“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上獲得突破,准備在高超音速導彈研發上加大投入,未來與“戰斧”巡航導彈和12式岸艦導彈配合,形成綜合導彈防御(打擊)能力。

此外,預算還為引進和研發攻擊型無人機等列出約2000億日元的經費。報道稱,日本計劃引進以色列“哈洛普”巡飛彈和美國“彈簧刀”巡飛彈,用於針對特定目標實施自殺式攻擊。同時,防衛省還在討論採購美國MQ-9“死神”無人機,用於強化西南方向海空的監視偵察和情報搜集。2022年年底,日本航空自衛隊正式試飛其首架新型RQ-4B“全球鷹”無人機,試圖增強其態勢感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為提升日本自衛隊所謂持續戰斗能力,預算還計入了8283億日元的彈藥經費,相較此前平均2000億日元左右的經費,新財年的彈藥經費增至此前經費的4倍。

經費來源備受質疑

應該看到,日本通過新版“安保三文件”已將實質性突破戰后秩序限制、發展進攻作戰能力作為既定國策,並從戰略目標、戰略布局和戰略路徑層面對防衛戰略進行了重新設計和定位。鑒於日本每年防衛費預算的增幅,最終都會波及民眾的日常生活,加上當前日本經濟尚未從新冠疫情沖擊和日元貶值中恢復元氣,關於這些新增經費最終從哪裡來等相關問題,已經引發日本國內普遍擔憂。

據悉,在此前的新增經費來源內部協調會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2027年以后也要“穩定維持防衛力”,並要求盡快確保防衛費的來源。根據內部意見,防衛費新財源將通過增稅、財政支出改革、決算剩余金、國有投資收益或國有資產出售等方式來籌措。其中超過1萬億日元計劃通過增稅來實現。目前,為減少輿論壓力,日本政府決定2023年度暫不增稅,於2024年至2027年分階段實施增稅。這種通過逐步增稅來實現防衛費穩定來源的思路受到日本輿論界普遍質疑。據日本共同社2022年12月開展的全國電話民調結果顯示,64.9%的受訪者不支持防衛增稅計劃。同時,該民調數據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僅為25%,比2022年11月民調結果的31%下降6個百分點,是2021年10月岸田政府上台以來的新低值。《每日新聞》評論認為,岸田文雄提出防衛費增稅計劃是導致其內閣支持率下降的直接原因。

此外,岸田內閣還決定通過發行建設國債來籌措部分武器裝備的建造費用。此前,日本建設國債一直將武器裝備等項目排除在外。自2023年起,日本建設國債將艦艇等部分武器裝備建造納入其覆蓋范圍。《朝日新聞》評論認為,日本建設國債屬於借款性質,此舉無疑會增加日本民眾的負擔。未來如果將更多武器裝備納入建設國債適用范圍,可能導致國債體量大幅膨脹。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防衛費的大幅增長,不僅將給周邊地區安全形勢帶來不穩定因素,還將擠佔日本國內地區醫療、育兒政策扶持等多項財政支出,直接波及日本國民生活,勢必引發民眾不滿。(文威入)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