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德國對外軍售逆勢增長

2024年01月29日09:37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新年伊始,德國政府宣布多項“含金量”較高的對外軍售合作項目,同時披露安全政策轉型以來的軍售成績單。報道稱,在德國經濟整體低迷情勢下,對外軍售逆勢增長,成為朔爾茨政府的緩壓器。但新安全政策持續“加碼”軍備建設,引發的“雙刃劍”效應也逐漸顯現。

開年大單不尋常

在多項對外軍售合作項目中,德國與沙特的導彈交易引發外界熱議。德國聯邦安全委員會已批准向沙特出口150枚IRIS-T近程空對空導彈。這是2018年以來,德國首次批准向沙特出口武器。6年前,德國以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案和沙特參與也門沖突為由,暫停了對該國武器出口。

此次出口的導彈是德國軍火庫中“沉睡”多年的“箱底貨”。盡管德方稱,改造升級后,殺傷力仍不容小覷,但對於“財大氣粗”的沙特而言,並非急缺。

德國主動“開綠燈”,一方面是基於政治算計,以軍售貿易打開外交合作局面。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示,沙特在當前中東地區沖突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有助於防止該地區發生大規模沖突。有分析稱,無論是現實能源安全,還是戰爭后期地緣格局重塑,德國都需要轉變對沙特的態度,增強在該地區的存在感。另一方面,經濟提振乏力又缺招法的德國政府,希望在沙特武器採購中“分一杯羹”。此次出售的IRIS-T近程空對空導彈,是沙特空軍正在使用的產品。德國可以說是“投其所好”,並借機謀求擴大合作領域。德國政府內部就傳出消息,有望在向沙特提供“台風”戰斗機問題上繼續“開綠燈”。

在開辟中東市場的同時,德國在歐洲軍售市場繼續保持“深耕”姿態。德國軍工企業萊茵金屬公司宣布,向烏克蘭出口的“豹-1”等武器將在2024年如期交付。值得一提的是,因東歐沖突延宕,德國政府已向軍工企業派發有效期至2029年的長期合同。報道稱,德國此舉保持了本國軍工活力,並借機以本國軍工為底盤,填補歐洲彈藥庫的空白。

在推動對外軍售的同時,德國也加快了軍購步伐。近期,德國與羅馬尼亞、荷蘭和西班牙,聯合採購總金額55億美元的1000枚“愛國者”導彈系統,以彌補歐洲“虛空”的導彈庫存﹔拉攏挪威、意大利和芬蘭與美國雷神公司簽訂3.44億美元的“風暴之錘”炸彈合同。外媒分析,上述大單雖以外購為名,卻給德國軍工企業增加了大量訂單和工作崗位,預計資金回流率達20%。

炒作軍售成績單

隨著年度收官,德國2023年對外軍售總體情況也浮出水面。德國批准出口的軍事裝備總價值超過117.1億歐元,同比增加40%,較2021年歷史最高點增長25%,其中作戰裝備類約61.5億歐元。

德國90%的武器提供給了歐盟和北約國家,以及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等國。前六位分別為烏克蘭、挪威、匈牙利、英國、美國、波蘭。除烏克蘭外,出口額增幅最大的國家為以色列,總金額逾3.232億歐元,是2022年的10倍。

朔爾茨政府表示,德國海外軍售創下新紀錄,是安全政策轉型帶來的積極影響。即使排除烏克蘭因素,德國聯邦政府2023年批准出口的武器總金額也超過70億歐元。他指出,在前總理默克爾執政的16年間,德國對外軍售僅有3年突破70億歐元。

德媒稱,與經濟指標相一致,德國軍工產業正在擴大生產規模,萊茵金屬公司基本處於“三班倒”,生產崗位員工增加了20%,軍用傳感器生產廠商亨索爾特工人數量增加了15%,生產軍用無線電設備的羅德與施瓦茨公司近期招募了2000名新員工,還開辟了新的生產線。此外,多家德國軍工企業已啟動境外辦廠計劃。德媒分析,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的“余震”仍對歐洲經濟和產業鏈產生負面影響,但德國軍工已建立起較為穩定且具有韌性的生產鏈條。羅德與施瓦茨公司發言人稱:“從最精密的芯片到普通服務器機架,都在德國境內生產。”

貝爾伯克認為,2023年德國對外軍售取得了不錯成績。大規模支援性軍售和補充性採購,為德國在歐洲防務一體化等事務中發揮作用提供了支撐。

“雙刃劍”效應外溢

報道稱,過去一年,德國經濟萎縮約0.3%,軍火生意卻逆勢增長40%。數據反差的背后,是德國國家安全戰略調整引發的“雙刃劍”效應。德國在野黨就指責,朔爾茨政府正在將德國帶入所謂“戰爭經濟”模式,此種模式“持久性不強,存在數據泡沫”。比如,雖然德國對以色列的軍售創下歷史新高,但僅在數月前,德聯邦國防軍就投入35億美元引進以色列防空系統,是年度對以色列出口額的近10倍。

也有分析認為,德國政府持續加大對外軍售和軍備採購力度,隻會將德國綁上北約“戰車”,加劇歐洲陣營化對抗格局,不利於歐洲防務一體化建設。另外,德國軍工重新崛起,直接觸動了另一歐洲強國法國的利益,與法國提出的歐洲軍工綜合體相沖突。近期,法國也拋出被外界視為“戰爭經濟”模式的軍工發展思路。兩國在軍工領域的競爭,不利於歐洲共同防務建設。

德媒稱,德國正轉向以“務實盈利”為目標的產能化發展思路,在供給壓力較大背景下,將在一定程度降低德系軍品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劉磊娜)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