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陸軍某旅結合典型事例引導官兵集智破解練兵難題

“手繪戰術地圖”的啟示

2025年02月17日08:50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該旅組織夜間滲透訓練。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張毛 攝

初春時節,陸軍某旅一場夜間滲透訓練緊張進行。班長常佔帶領偵察小隊行動時,突遭“敵”強電磁干擾,造成導航設備部分功能失靈。

面對突如其來的特情,常佔迅速取出“手繪戰術地圖”,手指在一條條等高線上劃過,借助地面參照物,很快掌握了周邊地形情況。

隨后,常佔帶領偵察小隊保持無線電靜默,悄無聲息繞過“敵”警戒網,抵達目標點位,完成滲透任務。

走下訓練場,常佔指著“手繪戰術地圖”對記者說:“這裡面藏著我們的‘制勝密碼’。”

讓記者想不到的是,這張看似普通的手繪地圖,是常佔和戰友歷時數月、修改調整數十次的成果。這張手繪地圖的誕生,背后是該旅官兵從“被動適應”到“主動破局”的一段歷程。

去年上半年,該旅奉命參加上級組織的某項訓練任務。作為旅裡首批使用新型數字化偵察裝備的訓練骨干,常佔信心滿滿。沒想到,行動展開后,他們卻在“敵”強電磁干擾下陷入困境。

回憶起當時的窘境,常佔至今仍覺臉頰發燙:因過度依賴電子設備,他和戰友迷失了方向,被判失利。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藍方分隊完成包抄任務,使用的是堪稱“原始”的油印地圖。

這場意料之外的失利,刺痛了常佔那顆不服輸的心。他從書架上翻出有些泛黃的《軍事地形學》教材,夯實基礎技能:夜間按星象辨方位、用步距丈量地形起伏……耗時兩個月,常佔和戰友手繪出營區周邊地形圖,標注出百余個隱蔽點和十幾條迂回路線。

繪圖難,更難的還在后面。首次使用手繪地圖參加訓練,他們就出了岔子:因地圖等高距標注錯誤,導致沙盤落差過大,戰術推演時突擊車無法開進預定陣地。

“這麼原始的方法,能行嗎?”漸漸地,質疑聲多了起來。

連隊訓練交流會上,常佔舉起滿是折痕的地圖,語氣堅定地說:“手繪地圖訓練不是為了替代電子地圖,而是要確保在電子設備無法使用時,大家還能通過保底手段判定方位、為作戰行動導航,保証在復雜戰場環境下完成任務。”

面對挫折,常佔沒有退縮。他仔細分析歸納電子地圖的數據,結合實地勘測手動校准誤差。

“電子版架設框架,手繪版補充細節。”常佔通過這樣的作業模式,大幅提升了地形分析效率。在旅裡組織的“抗干擾導航”比武中,常佔帶領偵察小隊連續3次奪得冠軍。

成績來之不易。為校准航拍數據,常佔帶著大家一次次徒步驗証,兩個月走壞了一雙作戰靴﹔編寫圖像處理腳本時,原本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的下士張遠鵬啃下厚厚一本編程教材。一次對抗訓練中,系統突然出現異常,在距目標點位還有一段路程的陌生地域,官兵依靠手繪地圖上的岩層走向准確判定方位,完成一次“絕地反擊”。

“比制作手繪地圖更難的,是打破固有思維的束縛。”常佔坦言,一開始,不少人質疑手繪地圖是“開倒車”,這讓他和戰友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轉折,源自一場暴雨中進行的對抗訓練。當時,導調組突然切斷所有電子設備通聯,大部分班組瞬間成了“無頭蒼蠅”,常佔所在班組卻利用防水油布包裹的紙質地圖,率先發現“敵”防御體系漏洞——一處被數字化系統漏掉的緩坡,順利完成穿插突襲任務。“那種感覺,就像突然獲得了‘雙重視力’。”談及當時的情形,中士陳宇航形容,“電子地圖提供經緯坐標,手繪地圖標注的枯樹、暗河變成了立體坐標。”

“土辦法”的成功逆襲,引起該旅黨委的重視。議戰議訓會上,黨委一班人經過深入研究,確立了“三個不能”的原則:不能用電子化替代腦力訓練,不能以新裝備性能參數掩蓋實戰短板,不能讓創新成果停留在紙面。會后,常佔所在班組歸納總結的“復雜環境下導航八步法”被該旅機關納入訓法庫。

常佔和戰友的探索實踐,猶如投向湖面的石子,在該旅激起層層漣漪:旅隊“軍士工作室”成立“戰場生存技術攻關小組”,研發的“多功能地形尺”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旅機關推動訓練考評改革,在電子化考核標准基礎上,增設“極端條件下人工判讀”課目,倒逼官兵找准短板弱項,進一步提升應急應戰能力﹔根據戰場需求對部分裝備進行升級改造,並預留手動操作接口……

該旅領導介紹,為推動更多“金點子”落實落地,他們還研究出台基層自主創新細則,建立完善容錯機制,立起“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鮮明導向,鼓勵更多官兵拼搏奮斗、勇闖新路。(韓帥 楊茂生 童祖靜)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