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空軍某場站創新飛行保障模式托舉戰鷹高飛遠航

2025年02月17日08:52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初春某機場,多型戰機呼嘯升空。

氣象部門實時預報天氣,導航台精准監控引導戰機返航著陸,特種車輛隨時待命……空軍某場站官兵各司其職,高質量保障飛行任務。

“實戰化步伐在加快,保障任務在增加。”該場站一名領導告訴記者,針對駐訓單位多、參訓戰機多、機型種類多,以及協同標准高、保障區域散、調配難度大等實際,他們緊緊圍繞實戰需求,優化組訓保障流程,理順各類保障關系,注重聯合聚能,探索創新“預儲統保、多區協保、同型互保、機動快保、一專多保、軍民聯保”的“六保”模式,有力提升了飛行保障質效。

記者看到,戰機接續滑出起飛,停機坪上穿行的加油車、電源車等車輛行進有序,一個個戰斗編組合理分工、密切協同,現場保障秩序井然。

“雖說今天保障任務不重,但也是多機種、多片區協同保障。”外場值班員介紹,他們根據飛行計劃擬制“多區協保”措施,統一調配保障力量,圍繞停機坪分區劃設保障區域、專業小組。每個區域由一名干部負責車輛調配、人員管理、安全管控、應急處置等工作,各專業小組統籌本專業保障力量,實現“場站管總、分隊施保”。

飛行間隙,值班員打開辦公電腦,及時梳理年度飛行保障任務,結合自身保障實力,與專業骨干緊前籌劃保障工作。特別是針對某部即將前來駐訓而本單位缺少部分對應機型保障設備這個實際,他們通過向友鄰部隊借用、區內部隊籌措等方式,備足保障力量。

值班員告訴記者,他們根據機場進駐機型數量和訓練規模,綜合測算物資器材需求,採取預先儲備、戰前調運、戰中補給等多種方式進行儲供,優先調配儲備加油、航材等保障裝備車輛,基本實現裝備“零伴隨”保障和“點對點”精准供應。

一次演習任務,多個同機型部隊來該場站駐訓。他們探索實施“同型互保”模式,摸清各自保障力量,分專業、分區域、分波次,重組場站勤務、機務保障資源,構建“一體調配、資源互補、分散作業”保障體系,合力構建臨時降落戰機聯保和同型機互保模式。那次演習,異地同型機再次出動保障時間明顯壓縮,機組資源和機場利用率大幅提升,為演習任務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塔台內,記者看到幾名官兵正圍在電腦旁,探討如何完善“停機位動態監控表”。一名干部告訴記者,大機群、高強度訓練,對地面保障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他們探索機動靈活、定位精准、實施敏捷的“機動快保”模式,通過這張監控表,實時掌握戰機出動情況、停放位置,協同機務人員優化保障順序、簡化保障流程、縮短保障時間。

“就像‘木桶原理’,保障是個系統工程,隻有每個模塊、每名官兵都過硬,才能高質量完成保障任務。”該場站一名領導介紹,他們大力推進“一專多保”,組織全員上崗資格認証,以群眾性練兵比武為載體,走開“先行試訓、全員普訓、隨訓隨考”路子,狠抓各課目專攻精練,鍛造“一專多能、一兵多用”人才隊伍,促進保障人員能力全面提升、整體過硬。

一塊掉了漆的秒表,見証該場站導航連戰士趙波的奮斗歷程。他深入鑽研專業,帶領班組成員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掐著秒表比速度,盯著視頻找問題,對照大綱強能力,專業技能不斷提升。他們的做法,吸引多個友鄰部隊的戰友前來學習。在上級組織的專業比武中,趙波勇奪第一,被上級評為“練兵備戰先鋒”。

飛行結束后,場站官兵忙碌的步伐沒有停歇。為有效利用駐地資源,他們積極加強與民航機場研究協調,組織部分專業骨干到駐地民航機場了解資源情況,協商將部分資源納入場站支援力量,在食宿、車輛、油料、場地等方面加強聯合,推動“軍民聯保”走深走實。在近期組織的一次訓練中,他們採取“隊屬力量+專業工兵+國防動員”聯合搶修模式,高效完成搶修任務。

“‘六保’模式就像動力強勁的引擎,帶動場站保障能力加速躍升。”該場站領導介紹,一年來,他們高質量保障多種機型駐訓,受到上級和兄弟部隊好評。(張磊峰 鄧棟之)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