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中國空軍代表赴哈瓦那看望曾在華培訓的古巴飛行學員代表——

跨越時空的藍天友誼

2025年03月03日08:2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這是一段珍藏半個多世紀的情誼,這是一場跨越半個地球的相聚。

當地時間2月28日下午,古巴革命武裝力量部外事局會議廳裡,來自中國空軍的代表與曾在華培訓的古巴飛行學員代表共聚一堂。讓中國網友十分牽挂的古巴退役飛行員阿爾伯爾多,與15位戰友依次緊緊地握住中國空軍代表李鴻鵬的手,不少人眼眶裡閃爍著淚光。

這場相聚,有一個特別的開端。前不久,一段阿爾伯爾多在古巴哈瓦那透過自家窗戶,告訴一名中國游客自己曾是赴中國學習的飛行員的視頻,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視頻中,阿爾伯爾多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航空學校(以下簡稱“十二航校”)授予自己的証書,表達了對中國的思念以及重訪中國的懇切心願,令無數網友動容。大家紛紛留言轉發,掀起一場溫暖無數網友的傳播接力,也喚醒了一段中古空軍友好交流的歷史記憶。

中古友誼,藍天見証。1961年9月,223名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年輕人經古巴空軍選拔,被派往中國學習飛行和飛機維護技術。面對語言不通等困難,承擔培訓任務的十二航校教員精心擬定訓練大綱、編印外訓教材,使用形象化教具模型輔助教學,在飛行教學中傾囊相授,確保學員把理論吃透、技術練精。

一次中國行,一生中國情。盡管已離開數十年,但古巴學員對中國的感情從未淡化。活動現場,古巴學員代表亨利動情地說:“我認為,發生在我們身上最好的事情,就是到中國這個偉大國家接受全面、無私的飛行培訓。”

亨利的話代表了這批古巴學員的共同心聲。記者查閱的大量檔案、資料也印証了這一點:在當年的培訓過程中,航校教員與古巴學員同吃住、同學習、同勞動、同娛樂,分享革命故事,宣揚光榮傳統,共唱紅色歌曲,相互關心照顧,結下了深厚友誼。

古巴學員看在眼裡、暖在心頭,並用多種方式回報。教員幫他們洗衣服,他們就幫教員擦飛行靴﹔教員午休時,學員寫個“不要吵,不要進來”的小牌子挂在門上,讓教員更好地休息﹔一名教員身體不舒服,學員主動向中隊長報告:“我們請求給教員放個假,教員不能飛行,我們就在家復習。”

活動現場暖流涌動。李鴻鵬宣讀了時任教員馬春河給古巴學員的親筆信,並現場播放了時任教員和翻譯的問候視頻。視頻裡,教員管懷忠、馬春河、韋兆叢、繆振龍、周生敬、張萬雲等老人深情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並向古巴學員送上真摯問候和美好祝福。

再次看到教員的身影,記憶裡的年輕面龐已變得蒼老,洪亮的聲音也變得沙啞。古巴學員認真聆聽、仔細看譯文,眼裡泛著淚花。對於恩師,大家始終心懷感激。當年,通信手段遠不如今天這般發達,學成歸國的古巴學員卻始終想念著中國、挂念著中國空軍、惦記著中國教員。

一名學員寄明信片給教員繆振龍,其中一張寫著:“我們相隔遙遠,但是這並不足以使我忘記您。”有的學員給十二航校寄來書信,表達對航校和教員的思念之情,期待再次見面。

時光荏苒,隨著教員、學員年事漸高以及航校調整更名,這段歷史成為歲月長河中的珍貴記憶,時間越久雙方的思念就愈發強烈。阿爾伯爾多雖然一直沒有機會再來中國,但他提前將要說的話寫在筆記本上,一旦碰見中國游客,就會主動打招呼聊幾句,沒想到不經意間讓這段往事上了熱搜。

“請相信中國空軍不會忘記老朋友,我們堅信跨越時空的友誼終將延續!”很快,中國空軍通過官方新媒體賬號積極回應,並組織人員查閱空軍檔案館歷史資料,聯系這批古巴學員昔日的教員。相關人員奔赴山西、重慶等地,深入了解當年訓練情況,征集相關照片、書信等史料,並精心制作了問候視頻。

活動現場,一幅書法作品緩緩展開,字體氣韻生動、蒼勁有力,“祝中古友誼萬古長青”幾個字格外醒目。這是一位當年的教員飽含深情寫下的,由中國空軍代表專門帶到了古巴。看到這幅書法作品,古巴學員感慨:“我們相隔遙遠,但我們相互惦念。跨越半個多世紀,友誼的航跡還會繼續延伸……”

中國駐古巴大使華昕表示,今年是中古建交65周年,古巴老飛行員、古巴軍人、中國軍人的報國情懷和英雄精神將激勵雙方為鞏固和發展中古兩國兩軍的特殊友好關系作出更大貢獻,共同書寫新時代中古友好新篇章。

這場跨越半個地球的相聚,得到全網關注,引發熱議:“從哈瓦那到北京,見証最暖的雙向奔赴”“被中國空軍暖到了”“這是大國該有的力量和風范” ……

歲月流轉,友誼永固。中古兩國空軍跨越時空的藍天友誼,將繼續書寫新的篇章。(母雲濤 記者 李建文)

(責編:彭靜、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