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寧波支隊鎮海中隊發揚知兵愛兵傳統密切內部關系——
“兵情筆記”裡的帶兵密碼


仲夏的一個夜晚,武警寧波支隊鎮海中隊指導員潘立的辦公室還亮著燈。辦公桌前,潘立一邊回憶白天與戰士談心交心的細節,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相關信息。不知不覺中,他的“兵情筆記”又厚了幾頁。
該中隊官兵說,潘立是一名“筆記達人”——因為他特別愛記筆記。從訓練狀態、家中變故,到情緒變化、交友情況,潘立那本邊角磨得發亮的筆記本上,記滿了戰士們的“大事小情”。
“指導員不僅把官兵信息記在筆記本上,更牢牢記在了心裡。”下士李翔宇告訴筆者,此前,他因訓練方法不得當,意外得了腱鞘炎。痊愈后,他的手腕偶爾還會酸痛。前不久,中隊組織一次高強度訓練。上場前,他在訓練場邊揉了揉手腕。潘立走過去問:“腱鞘炎又復發了?”李翔宇一愣,心頭感到暖暖的:“指導員,就是手腕有點酸,不礙事!”
更令李翔宇沒想到的是,后續訓練中,班長根據指導員的建議,調整了他的訓練計劃。
談及“筆記達人”這個稱謂,潘立說,了解記錄官兵成長點滴的習慣,是受中隊老指導員影響而形成的。
該中隊榮譽室裡,珍藏著一份手寫的花名冊。翻開花名冊,官兵的姓名、籍貫、入伍時間、興趣愛好等信息一目了然。
這份花名冊,是中隊老指導員何丁榮年近八旬重返中隊時,親手寫下的。2016年,曾於20世紀60年代任中隊指導員的何丁榮受邀返隊。看到中隊的嶄新面貌,何丁榮觸景生情,憑記憶一筆一畫寫下這份花名冊。
潘立說,每次看到這份花名冊,他都會提醒自己:賡續知兵愛兵光榮傳統,就是要把對官兵那份深沉的愛傳承下去。
2021年,潘立來到中隊任職,與上任指導員陶凱交接的第一件物品,就是這份花名冊。“這份花名冊擺放在中隊榮譽室裡,我的宿舍就挨著榮譽室。它時刻激勵著我,一定要把兵帶好。”接過陶凱交到自己手上的知兵愛兵“接力棒”,潘立感受到了“責任”二字的分量。
承載這份責任並不容易。上任后,潘立用兩天時間將中隊官兵的基本信息背了下來。然而,一周之后的任務部署會上,潘立突然發現,此前背記的信息在腦海中攪成了一團糨糊。
“為什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老指導員還能將官兵信息記得清清楚楚,而我剛過一個星期就記不清了?”潘立給陶凱打去電話請教。
“老指導員的記憶不是背下來的,而是通過與戰士‘五同’刻在心裡的。” 陶凱說,當年在中隊老營區,老指導員帶著戰士們一鍬一鎬挖泥土、一磚一瓦搞建設,建立了親如兄弟的深厚情誼。
“白天干活頭碰頭,晚上睡覺鋪對鋪,戰士的信息還用得著死記硬背嗎?”陶凱的一番話,讓潘立陷入沉思。從那以后,潘立與官兵打成一片,在朝夕相處中掌握了不少花名冊之外的信息。每次了解到新信息,他都會詳細記錄在筆記本裡。隨著筆記本記得越來越厚,他對每名戰士的個人願望、興趣愛好、性格脾氣也掌握得越來越清楚。
“潘立的筆記本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一頭連著黨支部,一頭連著戰士心。”採訪期間,正在該中隊蹲點的一名支隊領導介紹,鎮海中隊歷來注重發揚優良傳統、密切內部關系,知兵愛兵氛圍十分濃厚。在潘立帶領下,中隊黨支部將“真知兵、深愛兵”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行動,通過點點滴滴的關心愛護凝聚起兵心士氣。
上等兵張家祥是中隊“紅肩章”宣講員,平時愛收集黨史故事並跟戰友們分享。有段時間,原本樂觀開朗的他突然變成了“悶葫蘆”,經常一個人悶坐在宿舍發呆。
一次訓練間隙,潘立找他拉家常:“遇到什麼事情了嗎?看你最近總悶悶的。”張家祥嘆了口氣說,他家裡遇到涉法糾紛,不知如何是好。潘立詳細了解情況后,及時向支隊報告並申請法律援助。不久后,該支隊協調援助律師不遠千裡趕到張家祥老家,順利幫他家解決了難題。
“戰士們有心事願意找干部骨干傾訴,有困難願意向干部骨干求助,這種信任讓我們感到很踏實。”潘立說。
近年來,該中隊發揚知兵愛兵優良傳統,堅持“以真心關愛感染人、以悉心培養成就人、以集體活動凝聚人”理念,廣泛開展“尊干愛兵、兵兵友愛”活動,堅持做到每周“互學、互幫、互教”有交流、每月筆記有寄語、每季生日有賀卡。此外,中隊指定專人負責協調解決官兵在考學、就醫等方面面臨的現實困難﹔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成長路線圖,幫助他們加速成長成才。
大學生士兵張彥博下連后因為適應不了訓練強度,曾在微信朋友圈流露過消極情緒。潘立發現后,主動找他談心交心,不僅與他結成訓練互助對子,還根據他的專業特長讓他負責中隊黑板報制作。不到半年,張彥博的軍事訓練成績提高到優秀水平,他制作的多期黑板報,也收獲戰友們點贊。
“要想抵達戰士心靈的彼岸,就要搭建一座連心的橋。”中隊長羅澤宇說,“‘網生代’官兵獲取信息靠網、情感表達借網、休閑娛樂用網,網絡就是這座橋。”
在該中隊,干部骨干不僅嚴格落實“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練、同娛樂”的傳統“五同”要求,還積極探索“同學習、同關注、同評論、同分享、同娛樂”的網絡“五同”,在網絡世界裡與戰士同頻共振。
“老辦法、新辦法,都是為了換真心、聚兵心。”潘立說,“帶兵人與戰士之間的雙向奔赴,讓中隊‘家’的氛圍愈發濃厚。”
近年來,該中隊官兵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多項任務,先后被武警部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和“四鐵”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5次、集體三等功9次。(孫崇峰 戴紹波 王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