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打擊火力引導:演兵場迎來新變化


從“鏈”到“網”——
一道“單選題”變成多道“多選題”,如何找到“最優解”
“第一次引導空中戰機打擊目標失誤,讓我有了本領恐慌……”回憶起此前參加演訓的場景,陸軍某旅二級上士馮賀強流露出遺憾的表情。
那次演訓活動,馮賀強作為旅戰術引導組成員,成功突破“敵”防御前沿。突然,他們發現“敵”裝甲指揮車輛似乎要“開溜”。
打還是不打?打,意味著承擔風險﹔不打,戰機稍縱即逝。在馮賀強看來,戰術引導員的“打贏價值”就體現在這瞬息決斷之間。
隨后,馮賀強採取“先引導,后報告”方式,協同引導空中戰機發射精准制導彈藥……
“雖成功摧毀‘敵’裝甲車輛,但提前暴露了作戰部署!”導調員裁定結果一出,馮賀強一驚。
硝煙散去,復盤隨即展開,復盤現場“火藥味”十足。面對一線指揮員不留情面的批評,馮賀強認賬領賬。
採訪中,馮賀強坦言:過去,他在多次訓練中引導炮兵火力打擊,對炮兵火力特點熟稔於心﹔現在,他不僅要熟悉掌握陸軍不同平台的火力特點,了解其他軍兵種的火力打擊特性和優長,還要根據不同戰場背景和現實需求引導不同軍兵種火力進行打擊等,能力素質要上一個大台階。
“火力引導打擊,隻有‘命中’和‘沒有命中’,戰術引導員能力不行,一切等於零!”該旅領導介紹,人是影響火力引導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把引導的火力與單個打擊目標連成一條‘鏈’,那麼各軍兵種火力與不同類型打擊目標就會形成一張‘網’,戰術引導員就是體系中的關鍵節點”。
一道“單選題”變成多道“多選題”,如何找到“最優解”?這是擺在每名戰術引導員面前的課題。
再難的事,勝戰觀念跟上就不難﹔再復雜的網,捋順並抓住一條條“鏈路”就能綱舉目張。經過多方研討會商、征求意見,他們結合戰術引導員工作特點,歸納總結重難點、風險點,形成《戰術引導員火力應用手冊》,不斷夯實戰術引導員的聯合作戰能力基礎。
“不能局限於一隅,必須走開互學共研的交流路子……”該旅領導告訴記者,為了擴大聯合練兵“朋友圈”,他們主動邀請其他軍兵種單位戰術引導員,共同參與戰術引導員集訓,通過交流研討、現地教學等方式,讓每名集訓隊員得以充分了解不同軍兵種火力特點。
博採眾長,教學相長。海軍某部在引導某型導彈打擊“敵”艦目標方面的經驗成果突出,研討交流中,馮賀強如獲至寶。為此,他多次與海軍戰術引導員研討交流,進一步模擬實戰場景、打磨實操細節,提出多條可行性建議。
“不斷鑽研探索的求知欲,正是戰術引導員能力素質躍升的底氣與來源……”集訓臨近結業,一名領導深有感觸,“集訓只是一個平台,戰術引導員的課堂在未來戰場。”
從“單”到“群”——
加快打通各軍兵種引導鏈路,把自身融入體系
一次,該旅參加陸空聯合火力引導對抗訓練。
空中,戰機飛抵預定空域,盤旋待戰﹔地面,戰術引導組潛入“敵”縱深,鎖定目標。
“引導簡令已發送!”隨即,一發導彈直搗要害,有效瓦解“敵”防御部署。
“引導簡令”僅僅由一些數字和字母構成,簡短的信息如何讓空中戰機識別目標並使用火力精准打擊?
“引導簡令,就是將指令信息按照規定格式固化下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完善,形成讓雙方都能理解的簡要數據。”該旅火力科張參謀向記者介紹,戰術引導員在引導空中戰機時,需要為戰機提供航線規劃信息。由於部分戰術引導員在航線規劃上還存在認識不夠、經驗不足等短板,導致“航線規劃時間過長”“發送指令過慢”,甚至出現“錯誤引導飛機進入‘敵’防空區域”等失誤。
“面對復雜‘敵情’,我既要保存自身防止被發現,又要根據戰場態勢正確規劃航線,頭緒一多,手忙腳亂不說,還極易出錯……”作為戰術引導員,該旅偵察營汪副連長坦言,隨著戰爭形態發生深刻演變,戰術引導員在戰場偵察、火力引導、效能評估等方面面臨新挑戰。
瞄准體系練,攥指變成拳。該旅領導介紹,為有效提升引導空中戰機火力打擊效率,該旅與空軍某部進行線上線下反復論証,決定將“航線規劃”這項任務交由營級火力協調席負責——由火力協調席統籌匯總多方偵察信息,為戰術引導員提供可參考的航線規劃數據。
在此基礎上,他們對接有關生產廠家進一步優化便攜式信息終端操作模式。如今,戰術引導員通過操作引導裝備,點選或者輸入信息,便可由系統快速生成指令,加速空地雙方交換數據傳輸。通過信息共享,引導員也能獲得“空中視野”,末端聯合效率得以提升。
“現代戰爭加速變化,我們必須加快打通各軍兵種引導鏈路,把自身融入體系。”張參謀說。
為加快火力引導平台功能的拓展優化,他們建立多方線上溝通交流機制,邀請各軍兵種專業骨干列席,對戰術引導矛盾點展開聯合“遠程會診”。
如今,該旅與其他軍兵種單位建立“群聯群策”機制,收集並借鑒其他單位火力引導的成果,加以優化或改進。
“聯合‘遠程會診’,不斷破解引導難題,‘訂單派送’式火力打擊的新模式成為可能……”談及平台功能的變化,張參謀喜不自禁——去年底,在一場訓練中,該旅戰術引導員通過火力打擊平台傳輸多項火力引導數據,各軍兵種火力根據戰場態勢和打擊難度自主選擇打擊,實戰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從“聚”到“聯”——
戰術引導員要滿足未來作戰需求,必須不斷強化升級聯合作戰思維
夏日,一場實戰化訓練悄然展開。隨著首批機降分隊抵達目的地,該旅王副連長作為戰術引導員,帶領引導組潛入“敵”縱深,迅速展開偵察獲取目標信息,並成功呼叫空軍戰機火力支援,圓滿完成任務。
得勝歸來,王副連長感慨不已——去年的聯合演訓任務中,他由於引導失誤,在空軍兄弟單位出了名。
“戰術引導員要滿足未來作戰需求,必須不斷強化升級聯合作戰思維。”那次演訓任務中,王副連長為打開左翼突擊群進攻路線,放飛無人機展開偵察引導,准備引導空軍戰機對目標進行火力打擊。
“你確定已經清除‘敵’防空力量了?”通信設備上傳來空軍飛行員的一句疑問。由於忽略了這一點,王副連長此前規劃的航線“充滿風險”。
為彌補失誤,王副連長立即請示上級重點清除航線沿路的防空力量。待到重新展開火力引導時,原本盤旋於空中待戰區域的戰機卻因超過攻擊時限,早已退出戰斗。
“值得信任,是各作戰力量聯合的最大前提……”走下演訓場,王副連長依舊自責不已:若是在戰場上,戰術引導員引導失誤,后果不堪設想。
王副連長的專業能力其實有水准,在去年集團軍組織的戰術引導員集訓中,他的成績名列前茅。
“關鍵是聯合作戰思維沒有提升。”王副連長坦言,隨著參演兵力不斷增加,體系越來越復雜,要求戰術引導員的作戰思維必須不斷更新升級,隻有站在更加宏觀的戰場全局視角思考問題,自己才能科學准確下達火力“訂單”。
優秀的戰術引導員能在戰局關鍵處發力起效。前不久,一次聯合訓練中,該旅左翼突擊群遭到“敵”前沿陣地火力猛烈“反扑”,進攻受阻。關鍵時刻,戰術引導組成功引導海軍某艦艇打擊“敵”前沿目標,成為逆轉戰場形勢的“勝負手”。
“戰術引導組專業高度集成,體現了不同軍兵種火力單元的緊密配合……”該旅領導介紹,他們走開現地參演聯訓路子,讓戰術引導員的思維對接各軍兵種實戰特點,進一步提升戰術引導員末端聯合能力。
此前,王副連長帶領戰術引導組一行4人,赴海軍某部展開集中觀摩學習,共同研討“艦炮火力引導打擊”。
“過去,我們在陸空火力引導方面經驗較多,但在海陸火力引導方面有短板。”王副連長說,這幾年,該旅戰術引導員能力提升進入“深水區”,與海軍某部在火力引導協同打擊的聯訓聯演上協作更加緊密,進一步優化火力打擊校正流程、戰術協同方式,形成了多項戰法成果。
如今,隨著戰術引導員對火力引導融合發展的不斷熟悉,他們得到的火力支援范圍越來越廣,在聯合作戰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陳鴻斌 黃昆侖 廖曉彬 喻潤東)
聚力打破聯合“壁壘”
■陳黎忠
“言武備者,練為最要。”聯合訓練是未來聯合作戰的預演,需要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在訓練中扭住制約聯合作戰效能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以重大問題的突破帶動聯合作戰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在實踐中,我們在思維認知、體系運行、網信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聯合“壁壘”,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靶向精准用力,集智聚力攻關,促進聯合作戰能力加速提升。
突破思維認知局限。現代戰爭,單一思維指揮不了戰爭,單一軍種打不了勝仗。必須自覺掀起“頭腦風暴”,著力破除封閉、線性的傳統作戰思維,立起開放、非線性的聯合作戰思維,把“聯”的觀念貫通至一兵一卒。掌握運用聯合作戰理論,將其融入日常訓練和實戰化訓練。抓緊抓實諸軍兵種知識、聯合火力引導打擊等課目的學習培訓,全面強化聯合作戰理論基礎﹔培塑聯合作戰思維,自覺消除軍種配屬的意識、各自為戰的習慣、單打獨斗的痼疾,採取聯學共育、線上跟學跟訓等方式,不斷拓展聯合作戰視野。
突破體系運行制約。當前,聯合作戰末端體系存在機制不夠健全、運行不夠順暢、責任不夠明晰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末端聯合能力生成。這就需要不同軍兵種加強協同配合,進一步形成整體合力,最大限度發揮“1+1>2”的聚合效應,全面提升體系聯戰質效。優化聯合作戰、訓練、保障體系,建設精干聯合、按需組合、多域融合的作戰力量模塊,強化集成指揮控制、感知殺傷等聯合作戰分系統,縱向貫通拓展鏈路、橫向牽引體系單元,為一線自主協同作戰創造有利條件。
突破網信建設瓶頸。通過加速網鏈貫通,常態組織不同軍兵種間的相關訓練,進一步加緊態勢運用,規范態勢生成、融合、運行、分發流程機制,加快聯合作戰相關軟件和平台研發應用,促進聯合作戰末端到底到邊。強化數據支撐,完善各類作戰數據的採編、加載、審核、分發、回收機制,實現數據融合、貫通和共享,推進作戰數據賦能聯合作戰,推動聯合作戰走深走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