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訓練“准星”對准戰場“靶心”(金台點兵)


言武備者,練為最要。
閱兵訓練對實戰有怎樣的意義?在8月20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表示,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是我軍的訓練傳統。這次閱兵,突出實戰標准、緊盯聯合要求,通過閱兵訓練助推聯合作戰能力的生成提高。
“我們可以從演訓場開到現在的閱兵場,也可以一聲令下,隨時奔赴戰場。”記者探營閱兵集訓點,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一級軍士長丁輝的一番話,擲地有聲,令人印象深刻。
強軍必先強訓,勝戰必先實訓。近年來,全軍各部隊接續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各級指揮員帶頭深入演訓一線,廣大官兵自覺把崗位當戰位、把訓練當實戰,全面加強練兵備戰,確保部隊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用實際行動回答“勝戰之問”。
在實戰實訓中,淬煉軍人血性,培育戰斗精神。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1943年,劉老庄戰斗中,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四連82名官兵與數十倍於己的日偽軍戰斗,勇士們用刺刀、用槍托、用鐵鍬,甚至用牙齒,與敵人殊死搏斗。無一投降者,無一生還者。回望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人民軍隊一次次打贏強敵,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在於這支軍隊具有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精神。
敢於斗爭、敢於勝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軍隊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如今,硝煙散盡,但軍人的血性不能丟,依然需要擦亮精神刀鋒,錘煉血性膽魄。將部隊拉到高海拔陌生地域展開戰術機動演練﹔飛遠海、打實彈、練極限成為常態﹔在冰天雪地裡組織裝卸載訓練……立足最復雜情況,設危局、構險境,從嚴從難訓練,能夠磨練官兵處變不驚、臨危不懼的心理承受力,練強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強大戰斗力。
在實戰實訓中,掌握武器裝備,提升打贏能力。
抗日戰爭中,我軍的武器裝備非常簡陋,大多是土槍土炮、大刀長矛。裝備的落后讓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如今,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武器裝備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為贏得未來戰爭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如何學好用好新裝備,推動新裝備加快形成實戰能力?“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隻有把一槍一炮、一招一式的訓練抓嚴抓實,把每一項作戰技能練到爐火純青,才能精進能力,提升戰力。今年,海軍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編隊前出西太平洋海域,完成偵察預警、對海突擊、對空防御和艦載機跨晝夜戰術飛行等課目研練,有效檢驗了部隊聯合訓練成效。這正是加強戰訓耦合,提升打贏能力的生動實踐。
使命如山,號角催征。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人民軍隊,弘揚能打仗、打勝仗的光榮傳統,將訓練“准星”對准戰場“靶心”,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不斷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強軍榮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8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