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海軍資陽艦一級軍士長馬少利的成長軌跡——

用奮斗書寫軍旅人生

2025年08月28日08:38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馬少利(左二)與戰友交流。林慶港 攝

馬少利(左二)與戰友交流。林慶港 攝

軍港碼頭,晨曦微露,一個身影早早出現在艦艏主炮旁:中等個頭、身形消瘦、肩膀上背著工具包、眼鏡片上沾著海風帶來的霧氣……他就是“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海軍資陽艦一級軍士長馬少利。

“我最大的幸運,就是穿上了軍裝、走進了軍營。最讓我感恩的是,組織給我提供了實現人生夢想和自我價值的平台。”馬少利一邊與記者聊著自己的成長軌跡,一邊細心擦拭著艦炮。他說,對他而言,“炮就是我,我就是炮。”

從“走出山溝”的少年夢想,到“精通艦炮”的專業追求,再到“傳授技術”的責任擔當,在馬少利心目中,夢想、使命、艦炮3個詞,深深融入了他的軍旅人生。

“其實,我就是個平凡的水兵,只是把該做的事做好而已。只要部隊需要,我願做一發隨時准備出膛的炮彈。”馬少利告訴記者。

“沒天賦,那就對自己狠一點”

1998年秋,河南省嵩縣馬溝村,18歲的馬少利收到入伍通知書,心情萬分激動。幾個月前,他還在工地打工,汗水浸透的工服時常結滿鹽漬。

“當兵就能穿軍裝,就能離開山溝出去見世面了。”馬少利說,拿到入伍通知書后,他連走路都挺直了腰板,因為心裡感到“未來很有奔頭”。

初到新兵連,馬少利心中“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的念頭更加強烈。被子疊不好,他凌晨3點就起床,在被子上反復捏棱角﹔隊列姿勢不標准,他對著鏡子練踢腿,直到腿酸得抬不起來才罷休。“小事都做不好,還怎麼干好專業、當個好兵?”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總是這樣對自己說,“要鉚足勁補短板、豁出去爭第一。”

1999年,海軍組織艦炮專業比武。得知這個消息后,馬少利感覺這是個爭取榮譽的好機會,興奮得整夜沒合眼。然而,翻開專業教材,他頓時傻了眼:“我高中物理都沒學全,這麼多高深的專業知識,咋‘灌’進腦子?”

一天晚上,馬少利躲在被窩裡背筆記,感覺怎麼也背不下來,不由得心裡發慌,甚至想就此放棄。可一想到入伍的初衷,他的心中又涌起一股強大的動力:“機會來了就要抓住,我不比任何人差!”

從那以后,他經常凌晨4點就起床背參數、學操作,連吃飯時心裡想的都是電路圖。練習裝備操作,手上磨出的水泡破了,他就裹塊紗布繼續練。

比武前預考,馬少利成績不太理想,有人勸他“別折騰了,你不是這塊料”。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他毅然選擇繼續堅持:“沒天賦,那就對自己狠一點!”執著追求、勤學苦練的勁頭,他一直保持至今。

后來,海軍組織的一場艦員維修技能比武,成為馬少利軍旅人生的重要轉折點。然而,對他來說,那次的開局又是“逆境”:比武中涉及的艦炮型號,他連見都沒見過。

“大不了從頭學!”此后,他天天泡在工廠,一遍遍拆炮、裝炮,幾乎每天都要練習十幾個小時。在手指被艦炮零件劃出一道道傷口后,他終於練出了肌肉記憶,閉著眼睛都能摸准零件。

比武那天,馬少利在電氣排故科目中,快速找到了故障點。“能確認嗎?如果錯了,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面對考官善意的提醒,他冷靜下來,又檢查了一遍。“沒問題,就是這裡!”最后5分鐘,他動作麻利地更換備件。

最終,他在6個項目中拿下3個滿分,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術能手。比武成績公布的那一刻,他激動得握緊拳頭——不只是因為勝利,更因為自己終於用行動証明了“我能行”!

“帶出能力過硬的徒弟,是對師傅的最高褒獎”

2017年,馬少利登上國產新型護衛艦宣城艦。那天,看過升級后的艦炮系統圖紙后,他失眠了。“圖紙上的參數跟老裝備很多都不一樣。要是我掌握不了,怎麼對得起組織信任,怎麼帶好兵?”馬少利這樣向記者描述當時的心情。

本領恐慌讓馬少利一連幾個晚上睡不著,然而他並沒有氣餒。“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決不能戰斗還沒打響就認輸!”此后,帶著這股勁頭,他開始認真學習掌握新裝備,抓住每次實射機會分析射擊數據,不斷提升艦炮首發命中率和整體射擊效能,先后整理出15萬字的學習筆記。

一次,馬少利在訓練中觀察發現,某系統存在改進空間——惡劣海況下,海水可能流進裝備造成儀器腐蝕。起初,他提出的改進方案被廠方拒絕,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帶著自己制作的模型登門為廠家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演示。最終,他提出的多項革新意見被廠家採納。

一天深夜,在某艦艇服役的一名戰友給馬少利打來電話求助:距離實彈射擊隻剩很短的時間,但主炮卡殼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指導戰友排除故障后,馬少利腦海裡冒出一個念頭:“怎樣才能把自己探索積累的技術經驗傳授給更多戰友?”

思來想去,馬少利覺得編寫教材是一個好辦法。然而,由於缺少編寫教材的圖文制作相關經驗,第一天寫作時,他對著空白文檔發呆了許久。

回憶自己當年學炮的艱辛歷程,為了讓戰友少走彎路,馬少利下定決心要把教材編好:“沒有經驗就學,多學自然就會了。”艦炮結構復雜,光畫一張電路圖就要耗費很長時間,馬少利經常加班加點干到凌晨,后來干脆把床鋪搬到戰位。有時,圖紙示例畫到一半思路斷了,他就趴在桌上閉眼小憩,醒了又繼續工作。

歷經700多個日夜,馬少利編寫的《某型艦炮電氣原理與維修》終於完成。這本教材被海軍作為統編教材推薦到各單位廣泛使用。拿到樣書那天,馬少利深感欣慰:“以后,戰友們不用像我當年那樣走彎路了。”

教材編寫完成,馬少利並沒有就此止步,又開始自學視頻微課拍攝制作,還牽頭成立槍炮專業工作室和艦炮模擬訓練室,發揮集約專修優勢,拓寬專業骨干培養路徑。

制作的微課獲得戰區海軍二等獎、培養的骨干成為不同崗位中堅力量……馬少利說:“帶出能力過硬的徒弟,是對師傅的最高褒獎。”

“我要讓手中的每發炮彈都像長了眼睛”

2022年協助兄弟單位排除艦炮故障的那次經歷,讓馬少利記憶猶新。

當時,兄弟單位一艘艦艇主炮卡彈,隨時可能發生爆炸。馬少利一登艦,艦領導就遞來防彈衣:“老馬,穿上!”馬少利卻擺了擺手——不是不怕,而是“穿這個耽誤時間。況且,彈藥真的爆炸了,穿了也沒用”。

排故現場,馬少利將主炮班長攔了下來:“你的孩子才兩個月大,要是出事,娃咋辦?讓我來!”說完,他彎腰鑽進狹小的炮艙。盡管心裡也十分緊張,可一想到已經和艦炮打了這麼多年交道,馬少利鎮定下來,反復告訴自己:“我肯定能行!”

連續排故數小時,馬少利沒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飯,直到把故障彈安全取出。看著他走出炮艙時幾乎虛脫,艦領導忍不住紅了眼眶,馬少利卻笑著說“沒事”。走下艦艇后,他給妻子發了一條信息:“我沒事,別擔心。”

對家庭的愧疚,是馬少利心中難言的痛。2015年的一天,馬少利隨艦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歸來,早已在碼頭等候的妻子哭著告訴他:“咱爸突發腦梗,走了!”突如其來的噩耗如晴天霹靂,讓馬少利大腦一片空白。他兩腿發軟,一下子癱倒在地。

匆匆趕回老家,牆上的日歷一直停在父親去世那天,鍋裡還留著沒來得及盛出的面條……

那天,他坐在老家的屋子裡,一遍遍翻看家庭相冊,忍不住淚如雨下。處理完父親的后事,馬少利很快歸隊,把悲痛埋在心底,一如既往參加訓練,備戰即將到來的演習任務。

那次演習期間,資陽艦突遭外艦強行穿越艦艏。“戰斗警報!”馬少利沖向戰位,僅用數秒即鎖定對方駕駛室。“供彈到位!”馬少利語氣堅定地向艦指揮員報告。

對峙中,有的年輕戰士感到緊張,馬少利拍了拍他們的肩膀:“別怕,有我在!”馬少利告訴記者:“假如戰爭真的來臨,我要讓手中的每發炮彈都像長了眼睛,首發命中,發發制敵!”

經過緊張對峙,外艦最終掉頭撤離。

返航時,馬少利站在甲板上,望著浪花拍打艦體,心中思緒萬千:“守護祖國海疆是我們肩負的神聖使命。爸,我沒給您丟臉……”

如今,過往的挫折與榮譽、愧疚與自豪,都化作馬少利前行的動力。“我們雖平凡,但要努力成為‘不一樣的煙火’。”馬少利經常對年輕戰友說的這句話,正是他用奮斗書寫精彩軍旅人生的生動注解。(錢曉虎 劉禮鵬 林彬)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