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河南總隊信陽支隊成立幫扶小組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牛舍譜寫致富經


“這100多頭肉牛已經全部銷售到市場,村集體收入又增加了一筆進項,這都要感謝你們的幫扶……”清晨,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王庄村黨支部書記趙宏新帶著幾位村民代表,專程來到武警河南總隊信陽支隊,和官兵們分享這個好消息。
王庄村地處豫南丘陵,耕地質量較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2018年,武警河南總隊信陽支隊與王庄村結成幫扶對子。多年來,該支隊先后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應急保障等領域完成幫扶項目10余個,以實際行動帶領王庄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該支隊領導告訴記者,王庄村地處沿河地帶,水系發達,草料資源豐富。2021年底,他們與村“兩委”商議,決定發展生態肉牛養殖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該支隊隨即成立專項幫扶小組,通過與駐地政府商請政策扶持、良種培育、基地建設等,確定了一系列扶持方案。
“一開始,村民心裡都沒底,因為我們不是專業養殖戶。”趙宏新說,由於缺乏經驗,前期養殖收益較低。幫扶小組了解情況后,組織致富骨干到成熟的養殖基地參觀見學,還邀請農林學院教授、養殖專家進行現場指導。經研究,幫扶小組發現,“以草飼牛—牛糞養草”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更具發展優勢,不僅能有效解決牛糞處理問題,減少細菌滋生,還可以積累綠色有機飼料,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肉牛環保養殖。2022年4月起,信陽支隊多次籌集鄉村振興產業扶持資金,用於王庄村養殖基地建設。截至2024年,當地基本形成了集優質牧草、肉牛養殖、良種培育於一體的產業鏈。
“有了資金幫扶和專業指導,我們也敢放開手腳干了。”村民李有生以前養過牛,主動帶頭嘗試“以草飼牛—牛糞養草”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實踐証明,這一模式縮短了肉牛的生長周期、提升了出肉率,當年收入明顯提高。在他的影響下,幾位養殖戶也加入了生態養牛的隊伍。
目前,王庄村成立了一家養殖合作社,培育了10余個養殖大戶,肉牛存欄200余頭。村民腰包鼓了,干勁更足了。越來越多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回村,加入養牛隊伍,一些年輕人還搞起了網絡直播。大學期間學習養殖專業的王妍,是信陽支隊首批教育幫扶成才的大學生,如今成為村裡的技術骨干。“沒有部隊的幫扶,我無法完成學業,也學不到傍身的技能。如今能利用我所學的知識回報家鄉,我感覺很自豪。”王妍說。
在村民王秀芬家的牛舍,記者看到,幾十頭膘肥體壯的肉牛正在悠閑進食。王秀芬忙碌地穿梭在牛舍間,給牛添草加料。“養牛收益越來越好,明年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再買上個10頭牛。”王秀芬的語氣中滿是期待。
“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的目標。”信陽支隊領導說,下一步,他們將結合實際,加大肉牛養殖產業發展力度,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特色產品附加值,推動養殖業向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邁進,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強勁動力。(林俊帥 李元飛 吳安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