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应、特约记者骆宏望报道:机动集结时间缩短12分钟、实弹射击精度提高7个百分点……7月中旬,广州军区某炮兵旅组织实战化考核演练,从指挥中心到战斗分队,从指挥决策到战斗实施,各个环节的训练水平提高显著。据该旅旅长龚键介绍,这其中数据采集分析员的作用功不可没,正是他们多方位、全角度地对实战化训练各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让指战员得以科学细致地评估训练成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以来,该旅通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发现,由于平时在组训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缺乏量化统计和分析,不少官兵对组训议训感性认识多、理性总结少,发现问题多、解决办法少。为此,该旅党委规定各专业分队在每次演训时都要成立数据采集分析员队伍,由一名干部带两三名战士负责对各个训练环节数据进行统计和取证,以便在总结复盘中找准方向对策。
心中有“数”,推动组训科学化。物资挂运、车炮结合、防护设置,在机动装载现场只见数据采集员一边关注每个步骤的用时,一边对装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战炮器材固定用时×分××秒,时间较长”“车队行进过程中车距为××米,低于规定值,有安全隐患。”伴随着一份数据报告表的“出炉”,刚完成演练指挥的营长岳海军依据数据分析总结出了“防护棚搭设不牢固”“基准炮车行驶速度过快”等多项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方案。
该旅数据采集分析员在去年先后参与了百余次野外实战化训练,采集了千余组训练数据并据此对全旅各个专业40多项技能训练标准进行了指标量化,依托信息系统,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总结出了百余条作战能力指标清单。细致准确的训练数据分析,成为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助推器。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