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军事变革浪潮,激流勇进者脱颖而出,畏难迟疑者黯然而退。这支以陆战著称的山地步兵,眼褚却始终眺望着天空——
一系列超前举措引领官兵对接明天的战场
年初,一份未来战场机动方案呈到常委案头,旅领导只批注了一个字:短。
此短,指的并非篇幅,而是目光。“一班人”为大家擦亮眼睛:驻地正在升级交通干线,数条新路竣工在即,将成通向未来战场的主通道……这些因素都没有考虑进方案,怎能为明天的战场机动提速?
围绕冲山头、打火炮练打仗,永远只能亦步亦趋。在旅党委“一班人”看来,官兵的眼楮,必须盯着山头上的“敌影”,更要盯着山背后的无限天空。
这些年,该旅官兵的视线,远远超出了火炮的射程之外——
春节期间,该旅官兵到一支新扩建的部队参观,当看到全新的战车、火炮、指控系统、通信等装备时,他们隐约看到了自己部队的发展前景。大家越看越兴奋,越看越心急:假如这些装备列装部队,我们能玩得转吗?
这样的担忧很快化成人才预置计划:一批肩负特殊使命的青年才俊分赴军队院校、科研院所、装备生产厂家“取经”,提前了解未来主战装备的构成及性能,在“人才等装备”格局中抢占未来战场的先机。
先机,在军事变革的角逐中意味着胜利。近年来,该旅始终瞄准世界军事前沿,利用信息化成果探索制胜之道,形成了该旅创新发展的独特路径——
他们围绕78个重难点问题展开试验论证,充实装备性能、兵要地志等数据6万余组,建成集作战、保障、维稳、抢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数据库,为保障打赢输送“信息血液”。
他们大胆创新训法战法,打破建制壁垒和兵种界线,趟出要素集成、单元合成练兵新路,形成的《高寒山地军事训练与考核纲目》被总部推广,成为未来作战的行动指南。
他们与全军多所科研院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展联合攻关,与某电子科技集团携手破解各类作战力量链接难题,结出累累硕果……
如今,该旅已成新战法、新成果的试验基地,一批批“未来战士”从这里走向明天战场。
前不久,兄弟单位前来“取经”,无不对他们取得的成果竖指称赞。
面对褒奖,该旅官兵头脑清醒——战斗力建设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征”。远眺明天的战场,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