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成都军区某山步旅再度兵发雪山,向着高寒山地训练高地发起冲锋。
3年前,就在同一块场地,该旅担当主攻单位,圆满完成信息化条件下我军首次高原陆空联合演习,在全军战斗力建设的历史篇章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年秋点兵,该旅昼夜兼程机动上千公里,不但成为部队快速集结、紧急机动的经典范例,还在演习中刷新战区部队冲击距离最远、海拔最高等多项纪录……
这支高原劲旅为何总能在打赢征程上领先一步?开启一扇扇记录之门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制胜之钥?
硝烟乍起,带着我们去解读探路者的强军密码。
靶心清晰了,目光才不会模糊。只有将强军准星始终瞄准打仗主业,才能使一切工作向战斗力聚焦——
一系列党委决策为战斗力建设清道
去年9月,一个消息让该旅上下群情振奋:旅党委将组织专项工作组,解决基层战斗力建设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这是推动单位发展难得的机遇。基层营连迅速行动起来,摸排情况底数,短短一个月形成了数十份需求报告。
然而,旅党委“一班人”抱着“闻战则喜”的态度翻阅清单后,心里却沉甸甸的:基层上报的问题中,不是反映连队计算机数量不足,就是营房老化需要翻新等等,直接与战斗力相关的问题寥寥无几。
近年来,随着国防建设稳步推进,官兵生活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可为啥上报问题仍然集中在“吃、穿、住、行”上呢?
军人生来为打仗,战士就该上战场。然而,上了战场干什么、打什么样的仗,许多官兵心中并不明确。“一班人”目光如炬:和平日久,不少人看不清主业、把不准方向,瞄准战斗力的准星上出现了“主业副业地位错位”“务主业不如谋副业”等“散光”“虚像”,亟待纠偏、校正。
“‘靶心’清晰了,眼光才不会模糊。”为引导官兵一心一意谋打仗、一门心思干主业,旅党委先后出台系列决策,为战斗力建设褪虚、清道:
——党委议事:制定“五不议”原则,第一条便是无关战斗力建设的不议。
——工程建设:不利战斗力建设一律不上、经费使用不投向训练一律从严、大项活动冲击训练的一律不搞。
——选人用人:打仗标准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硬杠杠”,军事训练不过关一票否决……
多管齐下,为全旅校准了打仗这个准星,“一班人”还带头回归战位,主动走上指挥席位,研究制胜机理、学习战场谋略、锤炼打仗本领。
上行带来下效,官兵对劲该往哪儿使、汗该往哪儿流心如明镜:机关干部下基层参训的多了、坐办公室发文件的少了,基层官兵卯在训练场的多了、逛温室菜地的少了,曾经的“笔杆子”“粮草官”,个个成了“练家子”。
不久前,旅要求各级梳理总结上半年工作。很快,训练场地不符合实战要求、作战预案过于程序化等一个个“含金量”颇高的战备训练问题汇集到机关,个个都指向战斗力建设这个靶心。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