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上,某位王公找了两个穷人家的孩子做牧童。主人安排瘦弱一点的孩子放羊,强壮一点的孩子牧马。因为牧马要比放羊艰难,吃更多的苦。当主人离开后,强壮的孩子逼迫瘦弱的孩子交换了工作。满腹委屈的瘦孩子回家后,把事情对母亲讲了,母亲安慰他说,今天吃苦的人,是在为今后的幸福作铺垫,告诉他不要为吃苦而抱怨。母亲的安慰使瘦孩子从此不再叫苦。艰辛的牧马生活让瘦孩子一天天健壮起来,骑马技能也越来越炉火纯青,后来他投身军旅,成为闻名天下的英雄。而他放羊的同伴,到老只是一个羊倌。这个瘦孩子就是成吉思汗的御前虎将——哲别。
哲别吃苦的经历说明,天下没有白吃的苦,每吃一种苦,就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和辉煌积攒了一种本钱。人生之路,早吃苦比晚吃苦好,把苦提前吃了,在干中长了本事,磨砺了意志,提高了素质,面对任何困难、干任何工作,都会无所畏惧,得心应手,最终可能会像哲别那样苦出滋味、尝到甜味,苦出成果、得到回报。
军旅生活离不开“苦”字,只是岗位不同,苦的形式不同而已。总的来说,基层干部面对并承受的是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与亲人分离之苦。这些苦是每个军人成长的“磨刀石”,是基层干部人生历练的良药。在基层工作,一年到头基本上天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所有工作需要自己去具体组织实施,带头执行落实,容不得半点懈怠。基层干部面对的苦,主要体现在“身”和“心”上。一方面,每天例行性的两个经常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反复抓;另一方面,临时性突击性重大任务比较多,一些同志长年累月处在高负荷状态,确实很忙很累很苦。
每个人面对吃苦都有不同的感受。当我们乐观面对吃苦时,就会在苦中得到乐趣、获得幸福感;当我们用心品味吃苦时,就能够品出动力,品出甘甜,品出快乐。主动吃苦苦自消,被动吃苦苦更苦,与其被动吃苦,不如主动吃苦,以此锤炼意志品质,提高能力素质。基层干部中有的人吃苦精神很强,干了很多工作,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苦不叫苦。有的同志到处喊苦叫苦,生怕领导和群众不知道自己干的活,结果干出的一点成绩,都被自己的一张嘴给抵消了。殊不知,领导心里自有一本账,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根本不需自己用叫苦的方式来表白自己,突出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不怕苦的人,在基层经过几年磨炼,不但能干出成绩,还会增加自己的才干成为人才,被上级机关看中选调,或被重用走上领导岗位。而那些整天在苦中唉声叹气、消极沉沦的人,时间耗费了,本事没有长,还会有一肚子的委屈。这不仅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和期望,还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干,到头来只能追悔莫及。基层干部正处在干事业的起步阶段和人生的黄金时期,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养成吃苦的习惯,在苦中奋斗,在苦中奉献,这样一定会苦尽甜来。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