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金剑没有想到,为了一次政治教育,他们800余名官兵全部战斗着装,动车上百辆,长途行军到井冈山,耗费15天,近100个教学课时。
他更没有想到,一次现地教学,几次“红色课堂”教育,竟然会有那么多感悟!
现地感悟走上前台唱主角
说起几年前的一次井冈山现地教学,至今仍让南昌陆院政工教研室教员唐文龙如鲠在喉。
突遇暴风雨,教学组只好集中在会场进行理论授课,台上教员侃侃而谈,战争年代,红军故事如电影般呼之欲出。没想到,台下学员却昏昏欲睡!
不少学员反映,现地是走了一遭,可时间太短,还不如在学校上大课。该校领导意识到,“红色课堂”要最大限度发挥红色资源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
精选点位、科学分配、优化授课……他们把课堂还给学员,不再是“大而全”的理论灌注,而是突出学员“思”和“说”,围绕预设主题引导学员谈感悟、话启示;教学不再是固定方案、一本教材,而是根据教学对象需求,选择不同授课方式。
“传统变得更亲和,历史变得可触摸。”唐教员深有感触地说。
寻找历史与现实的接口
一次讲课让学员钟生至今难忘。
枫树坪下,老红军陈世榘的故事敲人心扉。三湾改编前夕,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在部队蔓延,然而陈世榘勇战病魔,铁心跟党征战。
本已决心退学的钟生,决心留下来好好干一番事业。之后他成为中队计算机技术骨干,今年毕业,他愉快服从组织决定,到西藏建功立业。
逐渐远去的红色历史,怎样保持生命力,透过历史解答现实矛盾,奔着学员活思想?又如何找到历史与现实的接口?
——通过观看“八子参军”“十送红军”情景剧,催生英雄情怀。组织看英雄影片、唱英雄歌曲、讲英雄故事、咏英雄诗抄,让学员与红军后代面对面交流,感悟英雄业绩。
——在黄洋界保卫战、龙源口大捷、大柏地战斗等战场遗址,让学员感悟“兵民是胜利之本”等人民战争思想,领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精髓要义,增强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
与此同时,“红色课堂”教员在言传身教中引领。博士教员程兴旺面对多所地方高校许以高薪、给房配车的诱惑不为所动。青年教员况木林在查出白血病的前一天,仍冒雨在井冈山现地教学,病床上还惦念着新课题的授课任务。
近3年来,从该院毕业的近3000名毕业学员,100%递交赴边申请书,100%服从组织分配,100%按时到部队报到。
让“红色课堂”常讲常新
8月22日,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该院广场人头攒动,在不久前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放式展馆前,数千名群众前来参观。
这个学院地处江西革命老区,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井冈山、英雄城南昌等地,荟萃了内涵丰富的经典传统教育资源,学院院内和周边,还有邓小平同志生活工作过的小平楼、小平小道等大量革命旧址文物。
学院领导坦言:“红色历史不能改变,传统不能凝固,要将历史内涵与时俱进。”
“党的理论创新指向哪里,‘红色课堂’就延伸到哪里,为上好一堂课,教案改五六遍是常事。”为备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堂课,教员刘杨暑假仅休息了一周就返回学院备课。
搞“红色课堂”教育不能“炒冷饭”。刘杨每天必做三件事:打开网络,阅读当天的报纸,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习主席讲话的最新精神;找官兵聊天,研究分析官兵的实际理论底数;琢磨讲稿,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员易于接受。
“要把课讲准、讲实、讲新,不学习、不琢磨、不创新方式方法,上不了讲台啊!”刘杨教员笑着告诉记者。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