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不分岗位
战斗力标准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终要落到每个人每个岗位上,最初该中队党支部认识上也存有一定误区。
“推荐张林到炊事班当班长!”2013年初,消息刚一传出,立即引来一片哗然。
张林来自济宁,2006年12月入伍后,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技能,迅速在支队、总队两级军事比武中崭露头角,荣誉证书一大摞,荣立过集体和个人三等功各一次。把这样一个“武教头”放到炊事班当“伙头军”,这不是浪费人才么?
支委会上,党支部“一班人”各有各的道理,形不成决议。那就从战斗力标准中找答案。“中队一直都是标兵单位,炊事员、炊事班长年底退伍后,新组建的炊事班是中队训练短板,‘木桶理论’启示我们,有短板就不是科学发展、全面过硬,中队的炊事班在过去也是响当当的战斗队!”时任中队长孔海峰拿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统一大家的思想。
讨论的目的在于明辨是非曲直。战斗力标准是实实在在的作战能力,不是为辩而辩,必须进入思想、进入工作,讨有所获、论有所成,在切实凝神聚气抓战斗力上见到实效。年初以来,中队以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广泛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全部工作向战斗力聚焦的思路越来越明晰。
中队党支部形成决议:每次骨干调整配备,司务长、文书、炊事班等“边缘岗位”都配备优秀的训练骨干,分批轮换。现任中队长钱永德掰着手指头介绍说,炊事班长张林是支队越野5公里记录保持者、总队擒敌术优秀教练员;上任炊事班长肖国铝是全支队400米障碍纪录保持者;司务长丁贺华参加支队后勤岗位比武获得第一名,还是支队100米冠军……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