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的“红管家”
中队司务长丁贺华,中队官兵说他厨艺好的有,说他责任心强的有,说他“贼精”的也有。尽管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但大家都公认一个事实,这个司务长太“较真”。
一次,中队外出做宣传栏,由于出错多做了几张,结账时比预算超支了50块钱。丁贺华找上门去,与店里的工人争论不休,最后还“逼”得店主将钱如数退了回来,惹得人家过了很长时间还唠叨:“都是公家的事,你这当兵的何必这么较真?”
中队的菜都是由地方一位师傅负责供应,给中队送来的菜,新不新鲜、够不够秤,丁贺华都严格查验,他还经常到菜市场上转转了解市场行情。要是发现给中队送的菜贵了几毛钱,他回头就要找送菜的师傅讨价还价。有一次送菜的师傅家里有事没来送菜,他就和给养员赵文浩一起到菜场买菜,跟摊主因为几毛钱还起价来。那位摊主说:“不能再少了,我这也就是保个本,你这个当兵的真会过日子啊,这块儿八角也计较。” 给养员也说,买了吧,就这家菜最好。但丁贺华见摊主不肯压价,笑了笑转身佯装要走。没走出几步,那摊主却喊他们回来,说:“行,就按你给的价钱卖,就当我拥军了。”返回的路上,丁贺华说:“能省一分是一分,要保证每一分钱都能用于改善官兵伙食。”给养员赵文浩听了佩服不已,也终于理解了司务长的做法。
一次, 支队后勤处长张华安到中队巡查,发现给养逐日采购公示栏里有一组数据不对:7.4斤西红柿,单价1.5元,合计一栏显示为10元。“只要司务长外出买菜,通常零头都会被他抹掉。”一旁陪着检查的孔队长赶忙解释道。为此,在后来每月召开的司务长工作会议上,张处长都要提及此事:“过日子就得学学丁贺华,可千万别小看了这几毛钱的事,积少成多,时间长了它就是一笔大数目。”几毛钱里的大道理,丁贺华心里有他自己一笔账。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