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队哨位有了“身份证”
2014年年初,列兵张伟民刚担负勤务不久,就通过反光镜发现制止了一起往看守所投掷东西的情况,受到中队的表扬。问起他这次成功处置的窍门,他却出乎意料地说:“多亏中队的哨位档案,标明观察死角和解决措施。”
哨位档案是咋回事呢?缘由追溯至2009年11月,中队刚搬至新营区,对执勤哨位测试时,“罪犯”利用观察死角,悄然爬上西面监墙,溜出看守所,执勤尖子、班长李涛对此却浑然不知。
事后,中队进行总结。会上,有人说,主要是对新哨位情况不熟悉,没有对重点区域进行提防;有人说,观察死角是导致这次测试的主要原因,应该想办法弥补。
列兵江兴冉提出:“能不能给哨位建一套‘身份证’,将建筑年代、材料、观察死角、注意事项等都标注上,让执勤哨兵一目了然。”
这是个行之有效的建议!
中队立即对每个哨位都做出全面调查,组织执勤能手对执勤中注意事项、观察死角、处置经验等进行要点归纳,编成简易好记的“顺口溜”。如今,每个哨位都有一套专有“执勤方案、训练教案、哨位档案”。新手上哨前,中队第一件事就是带他们查阅哨位档案,熟记处置情况。
经总结拓展后,这套精细化专勤专训方法,被以“练哨兵、研哨法、强哨位”活动为抓手,向全总队200多个勤务中队推广,受到武警总部机关的肯定,转发了他们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