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故事集

王奇同志先进事迹之奉献篇【5】

2014年09月18日17:13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戴墨镜的大叔

“你不是医生,只是一个中年男人,热爱歌唱;你不是医生,只是一个墨镜大叔,热情开朗……”在王奇的儿子小可追忆父亲的悼诗中,小可亲切地称呼爸爸“墨镜大叔”。见过王奇的人都有很深的印象, 除了上班时间,王奇基本不离墨镜。问起原因,他总是幽默地掩饰:“你不觉得我戴墨镜很帅吗?”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王奇戴墨镜是因为眼睛无法见阳光。

那还是六七年之前,那时扶贫救心活动已经开展了差不多三年。三年来,王奇用自己精湛的医技,救助了很多贫困的病人,也在心外科技术史上写下了一连串新的记录:在驻京部队系统中成功实施了首例年龄最小( 出生75天)的先心病患儿手术;在武警系统中成功实施了首例“Bentall”手术;完成了多例复杂罕见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等,个人手术量年均300多台,创造了多项低月龄、低体重、复杂心脏畸形矫治手术和高龄危重症心脏手术之最,开启了心脏病外科领域一片蓝天。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王奇在手术室强烈的无影灯光陪伴下,埋头手术的时间超过了睡觉时间的三倍甚至更多。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光强度接近正午时太阳光的亮度,过长时间在这种强光环境下手术,面对鲜红的血液环境,对医生的眼睛有极大刺激。特别是对心外科的医生,做精巧的“心脏雕花” 手术,要缝补成人大不过拳头的心脏和婴幼儿核桃大的小心脏,所用的针线比头发丝还细,很多时候必须带上特定的放大镜,全神贯注地精确缝补,有时眼睛都不能眨一下。在这样一天十几个小时对眼睛的强烈刺激下,王奇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楚。很多次做完手术回到办公室, 王奇跟身边的医生念叨,说自己眼睛是不是老花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大家还笑他多想,说主任刚四十出头的年龄怎么会老花。

谁都不清楚王奇是为什么戴起墨镜的,只是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下班或科里集体外出时间,有时候阴天甚至傍晚五六点钟天刚麻麻黑的时候,王奇都会酷酷地早早带起墨镜。只有王奇的爱人唐英华知道,因为长时间手术和灯光环境的强烈刺激,王奇的双眼不仅过早地老花了,而且见光就刺激流泪,在太阳光下什么都看不清楚,不得不戴上墨镜来阻挡最爱的阳光。

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王奇占了两个,而想要鹰的眼睛却必须依赖特制的放大镜。对于一名心外科的医生来说,高精尖的手术对视力有相当高的要求,可这些年,王奇的技术越来越精湛,眼睛视力却越来越差。在重症监护室心外手术间的无影灯上,至今还贴着一张白色的纸,那是护士们得知王奇视力不好,为了减弱灯光和环境的刺激,特别为他贴上的。

一张贴着白纸的无影灯永远记录着这一切……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缪凌云(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