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在马里,扬起和平风帆

■杨华文

2014年09月24日05:45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在马里,扬起和平风帆

  8月1日,建军节。联合国马里稳定团(联马团)特意选在这一天,为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授勋。此前,联合国向中国政府发来通报,褒奖在马里的中国维和军人。

  “你们为促进联马团工作全面顺利展开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副秘书长哈克如是表示。

  过硬素养展示大国形象,联马团司令卡佐拉少将说——

  “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只有区区170人,却要担负起包括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防卫警戒、荷兰营区安全防卫、快反巡逻护送、中国二级医院安全防卫和中国营区防御在内的5大任务,警卫分队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果敢的担当,赢得了联马团官员和维和友军的高度评价。

  部队抵达任务区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建设防御工事。9天后,一座具备阻绝、掩护、监控功能于一体的防卫工事就拔地而起。

  后来,联马团东战区召开会议,司令桑贝命任务区维和部队立即以中国营区防卫工事为样板,强化防御和警戒,阻绝汽车炸弹等恐怖袭击。

  接防战区司令部是警卫分队的核心任务。除夕受命,大年初二接防,两天时间他们创造了防卫建设新速度,制订包括处突预案、哨卡管控、职责权限等标准程序,顺利通过联马团审定。

  接防后,分队立即针对各种袭击类型进行不间断战术演练。为做到提前预警、以慑止战,快反排官兵一抵达就开始在防区内巡逻警戒,总结出“标识警报、电磁干扰、延时规避”等规避伏击技战术。联马团司令卡佐拉少将视察时赞赏地说:“拥有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你们纪律严明、堪当重任,是精英中的精英。”

  6月11日,一辆满载榴弹的皮卡冲进驻扎在马里北部城市阿盖洛克的乍得维和部队营区,造成6死9伤。皮卡被涂成白色并印有UN标识,伪装成联合国车辆。

  “战例研判后,我们立即在检查杆外侧安装了自动监控头,远程遥控检查。”负责司令部正门防卫的二排长刘庆伟说,从最外围的检查杆、破胎器,到S形路障、防御沙墙、火力阻击,分队共设置了7道防线,足以将汽车炸弹拒之门外。

  不仅设施完善,官兵们也个个都是好手。维和部队指挥长、警卫分队队长张革强说,分队的狙击手均能从400米外一枪命中移动中的气球,哨兵3到5秒内即可完成从警告到击毙5个武力升级程序……

  亲眼目睹战区司令部防卫体系“成长”过程之后,阿根廷海军退役军官、联马团安全官侯赛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专业、最负责、最高效的警卫部队。

  开创我维和部队为外军防卫先河,荷兰维和工兵分队队长克里麦利少校说——

  “能够得到中国警卫的安全防卫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如果把加奥比作火箭炮袭击标靶的话,那么机场就是靶心。”分队政委徐文联介绍。9个多月来,加奥地区遭火箭炮袭击近30次,其中72%的炸点位于加奥机场一公里范围内。

  年初,荷兰工兵大队开始在机场附近建设营区。该大队通过联马团请求中国警卫分队为其提供安全防卫,这是我军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首次派安全部队为外军提供安全防卫。

  没有水电和住所,只有一栋废弃的车间供换哨士兵休息。担负任务的警卫一排建设了阻绝哨卡和防御工事。他们每天天一亮就乘步战车赶到,直到荷兰方面施工完毕才赶回营区。

  据联马团扫雷办一名官员介绍,马里境内近半数地雷伏击事件发生在加奥地区。“往返途中也是防范重点,丢弃的弹夹、异形的石块也许就是诡雷。”细心的驾驶员陈天洪通过反复观看行车录像,把一路上哪里有转弯、转盘、涵洞、弹坑等熟记心底,一发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中士邹守祥设计出自动报警装置,置于防区进出口和要害部位,一旦有可疑人员经过,就会触发机关。

  “2号哨位报告,一辆可疑的皮卡向我急速接近”,一天上午哨兵李成龙突然报告。此时,这辆可疑皮卡距防御前沿仅有400米。“各组注意,迅速按3号预案执行”,一排长杨开金下令后,两辆半掩于地下的步战车,轰然发动,跃出沙坑,前出支援。3号哨位反器材狙击弹已上膛,狙击组迅速调整射击角度,借助预定参照物瞄准。值班翻译盖庆通过电台将情况告知正在作业的荷兰工兵,并要求按1号协同方案执行。当该皮卡距离防御前沿150米时,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或许是意识到防御力量的强势,可疑的皮卡迅速转向逃离。

  荷兰维和工兵分队队长克里麦利少校说:“中国警卫非常出色,能够得到中国警卫的安全防卫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我们可以安心建设,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为了和平建起安全绿洲,加奥市长迪亚罗说——

  “你们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地处零度经线上的加奥古城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曾是桑海帝国首都。千百年来,当地人民祥和地生活着。然而,2012年的政变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一下飞机,我就看见弹痕累累的候机厅。在平整营区场地时,还发现了未爆步兵雷和弹片。”这是作战参谋孙宝玮对马里的第一印象。

  中国营区位于加奥第八区,区长是88岁的老人杜尔。他说:“战乱时,极端分子抢走了我们的东西。中国军人来了,我们感到很安全,每晚都能安心入眠。”今年3月的一天,杜尔患腹泻导致身体虚弱,军医赵军多次上门诊治,不仅治好了病,送了常用药,还留下联系方式:“需要帮助,随时呼叫”。

  遂行任务的同时,警卫分队还积极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先后向布隆谷地联校、加奥“和平·和解”协会和贫困村民赠送了文化用品以及食物。

  “中国军人在马里架起了一座通往和平的桥梁。”当地时间9月9日上午,在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援建的中马友谊桥竣工通车仪式上,联马团东战区最高民事长官弗朗西斯科如是评价。

  就在一个月前,加奥地区突发强暴雨天气,该市第八区通往尼日尔河的排水桥坍塌堵塞、积水成渊,近万居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警卫分队迅速出动快反支援排、行政保障排,顶风冒雨、连夜抢修。经过近5个小时的奋战,官兵们清除建筑垃圾、淤泥等堵塞物20多吨,及时疏通了水道,排除了险情。

  为进一步造福当地民众,警卫分队连续奋战20多天,建成了可承重30吨的中马友谊桥。这座桥既恢复了第八区的主干交通,又畅通了该区向尼日尔河的排水渠道。

  加奥市长迪亚罗称赞说:“你们在加奥默默地做了很多好事,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