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之四:网友
仔细考量网络上的七嘴八舌,我们发现:很多“舆情”其实是敌情,很多“网友”其实不是友——
“网友”:是真还是假?关键是识破天使与魔鬼
10、一名军校教员与年轻士兵的对话
一次,一名军校教员与一名年轻士兵聊起了上甘岭。士兵不屑地扬起了嘴角:“你说的那些不是真相,志愿军根本没有打胜仗,抗美援朝是失败的……”
这名教员错愕、震惊,费了好大的力气,直至引用战争双方资料,甚至包括第三方资料,并郑重告诉这名士兵:就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两位美军上将麦克阿瑟和李奇微都因为这场战争不得不对中国军队仰视时,这名士兵才不好意思地承认:“那些话,都是入伍前从一些网站上看的、听一些网友说的。”
那次对话,引发了这名教员深深的忧虑:“今天,网上这样的信息有多少?又将怎样影响我们的官兵?”
“水中有毒,鱼岂能防?互联网负面信息的影响,已成为当前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这是部队各级领导的共识。
一些部队领导谈到,今天青年官兵的心灵已经远非一张“白纸”,许多人穿上军装前,网上各种负面信息影响就已经先入为主,“不相信”的种子已经不知不觉地播入他们的心里。
“网友、网友亲如兄弟,网络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当看到有人把《战友之歌》如此一改就贴在网上,沈阳军区某旅政委李军心情久久难平——
“用的是军歌的旋律,套的是军歌的歌词,却怎么品也不是军歌的味道。也许,这位发帖者只是一时兴起或糊涂,然而网上是否确实有那么一些人、一种势力在挖空心思制造这种糊涂呢?”
戏说领袖、颠覆历史、抹黑英雄、散布邪说……种种现象引起了更多人的警觉:网上那些整天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所谓“网友”,究竟是些什么人?
11、这是一场捍卫“红色基因”之战
伊拉克战争,一些伊军指挥员临阵蒸发,是因为被人通过网络买通;中东北非,“颜色革命”兵不血刃,是因为有人通过网络让军队沉默或倒戈……
今天,我们终于看清了:我们在网上面对的不是明火执仗的强盗,而是许多隐藏在屏幕背后的阴险对手——
它明明是魔鬼,却被包装得如天使一般纯洁;它谎话连篇,却披着诚实和坦率的外衣;它面目狰狞,却花言巧语;它擅长于把深渊打扮成乐园,把毒药稀释为甘露,把荆棘伪装成花环;它不仅天天在挖掘我们的“祖坟”,还鼓动我们的孩子一起来掘墓;它信奉“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扬言“每一块CPU,就是一架战略轰炸机”;它“潜伏”在年轻官兵最爱去的地方,我们在明处,它在暗处,我们被迫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与它比拼、较量、争夺……
“军事不过硬,一打就垮;政治不过硬,不打自垮。”记者一路调研,所到之处都能听到政治工作者的凝重思考:信息网络时代,网不仅改变了有形战争的模式,也改变了无形战争的样式。这场战争不动刀枪,拼的是影响力,争的是下一代,它是“制脑权”之战,是“意识操纵与反操纵”“思想植入和反植入”的较量。
主战场,在网上!主要攻击目标,是军魂!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
“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当年,古田会议的熊熊篝火,锤炼出了人民军队闪耀的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今天,在网络上,我军正面临一场捍卫“红色基因”的严峻斗争!
12、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红旗能打多久、星火岂能燎原……古田会议召开前,革命的前途也曾一度受到质疑。”站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前,龙岩军分区政委王乃谦告诉记者。
如今,让某基地政治部主任张继春担忧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质疑”,正在向着“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逻辑发展。网上一些负面信息,刚出现时大多数官兵也不信,可随着一些“网友”添油加醋、旁征博引、越炒越热就变成了半信半疑,当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相信的人就多了。
这场捍卫“红色基因”的战争不是我们想不想打、要不要打,而是有那么一些人、一种势力如蛆附骨,纠缠不休,注定我们要长期打下去!
这些人的算盘或许很精明:互联网让地球变成了“村”。时代因网而变,战场因网而变,用真刀真枪办不到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今天是不是可以用网办到?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对军队而言,这是军事与政治的双重警示。在调研中,一些部队领导这样对记者说:早在古田会议召开3年前,毛主席就曾经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今天,面对茫茫网海中的腥风浊浪,这也是信息网络时代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厘清和看透的首要问题。
厘清了,就会发现很多“舆情”其实是敌情,很多“网友”其实不是友。看透了,我们心就明了,眼就亮了,办法就有了!
寻根古田,我们发现了顶得住、打得赢的力量。习主席谆谆告诫全军:“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是我军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保证。过去我们是这么做的,现在和将来也必须这么做。”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