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之五:网校
用互联网思维观察,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是别人的盘中餐;从内部被打破,就是孵化出来的新生命——
“网校”:谁是先生谁是学生?新的斗争呼唤学习的革命
13、时代已经按下“快进键”
一路调研,一路座谈。从连长、指导员,到集团军政委、军区领导,再到院校的学员和教授……说起网,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许多话让人警醒和深思。
——网,每天都在加速着已知的消失,未知的增长。在学网、用网、管网这个大学校里没有职务和辈分的阶梯,年轻人天然是老师,年长的只能是学生,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清醒和自觉呢?
——战士QQ圈不愿“加”干部,怪干部?怪战士?还是怪部队?与其怪来怪去,不如反躬自问:我们的网络管理机制建好了吗?我们的思想足够解放吗?我们的领导机关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吗?
——当年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今天已经是信息网络时代,我们那些对网不懂、不学、不会、不用的同志,算不算缺少文化呢?
——为什么有的单位遇上懂网用网的领导,这里的网就火起来,反之就冷下去呢?表面上看是素质问题,深层次上是不是依法建网管网用网的落后呢……
掂量这些反思,焦虑呼之欲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已经按下“快进键”,今天知网懂网、能驾驭网的概念绝不是打字和浏览,不是初学网络的ABC,而是加快树立互联网思维!
14、新的斗争,呼唤新的本领
在一些同志眼中,信息网络时代就像狄更斯著作《双城记》开篇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困惑和担忧的背后是什么?当年,毛主席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当年从古田出发,我们这支军队里80%的干部战士识字仅在千字以下,其中认识不足500字的占一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人比比皆是。
解决本领恐慌,出路在哪里?那时,我们的前辈们“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他们回忆说,那时每一场战斗都会有人倒下,许多人牺牲时身上的背包上还别着一块识字板,战友们掩埋他们的尸体时,有人就取下那块识字板,别在自己的背包上……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改变了中国千百年的命运,书写出让世界震惊的历史。
如今,人民军队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我们的“本领恐慌”消除了吗?
此时此刻,我们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钱学森的一封信:“我想我们要考虑,战争由于技术的发展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的问题……”当时,钱学森已经78岁。他所说的“新的时代”,就是网络信息时代!
时光飞逝,如今互联网已经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信息载体和文化载体。我们不仅必须打赢信息化战争,学会制空、制海、制信息,还要打赢“制脑”之战。
新的斗争,呼唤新的本领。直面这张“网”,其实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学习的革命。
15、探究新的斗争的制胜机理
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怎样看待这张网?怎样运用这张网?怎样驾驭这张网?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是别人的盘中餐;从内部被打破,就是孵化出来的新生命。
总结经验和教训,越来越多的同志发现:网,可以给人预装思想、设定价值观、修改是非标准、影响理想信念。今天我们不能不承认,网络是个带着思想和灵魂的传播工具。今天的网,未来会怎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军营网络建设关山重重。
在网络这所大学校里,没有天生的先生,只有聪明的学生。今天,我们应当像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一样,去探究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制胜机理。
如何制胜?路在何方?回顾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吴长海说:革命先辈不可能为我们今天的所有问题写好现成的答案。但是,他们的信念和智慧,将永远引领我们前行。
毋庸置疑,信息网络时代,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继承和弘扬前辈的传统,更需要正视问题,直面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更需要面向未来,放眼世界,钻研规律,萃取真知。
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伴随网络,穿越时空,让我们的旗帜在新时代的网络阵地上高高飘扬!(张海平 武天敏 董强)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