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李亮、张世峰报道:9月下旬,济南军区某军械装备技术保障大队传来喜讯:该大队军事物联网实验室研发的“某型导弹装备战场智能维修系统”在部队推广运用,并顺利通过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评审。这一成果也是该大队3年来被推广的第22项创新成果。
一个基层团级单位,为何能科研攻关硕果累累?大队长王新介绍,这得益于他们拥有一批“科研敢攻坚、战场能抢修”的新型维修保障人才——目前该大队有9人担任全军专家委员会委员,21人入选总部和军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被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该大队担负全区部队军械装备维修和战时应急支援保障任务。近年来,他们紧盯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速推进维修保障人才能力素质的信息化升级。大队聘请军地4名院士、27名专家教授,为每名技术骨干量身订制“成长路线图”,并与21家军地装备单位签订“技术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互培”协议,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在此基础上,按“技术革新超前研究、保障能力超前储备”思路,大队联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建起军事物联网实验室等5个前沿实验室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前年,他们还借力地方在全军率先建起“装备维修保障云平台”,帮助技术新手迅速成长为维修行家。
着眼信息化作战需求,大队打破专业壁垒,成立跨火炮、雷达、导弹等多专业的“新型军械装备维修保障工程研究课题组”,先后攻克重大项目13个;制订了5大类28种新型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规划,编制了11种国军标,荣获第三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被列为全军优先发展科技创新团队。
新型维修保障人才方阵崛起,带来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跃升。前不久一次实兵演习中,高工薛兰柱携带自主研制的“某雷达整机性能逆向检测设备”,使故障雷达迅速“复活”。该成果解决了野战条件下雷达故障排查难等问题,实现了我军通用雷达野战维修保障的技术突破,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天的作为决定明天的胜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个基层团级维修保障单位之所以能在全军扬名,关键在于他们紧盯科技发展前沿勇于创新,紧扣实战需求大胆探索,“闯”出了一个事业大舞台。
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决定性的因素依旧是人。对于军队来说,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战斗力。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这场不进则退的竞赛中,济南军区某军械装备技术保障大队的科技人员,敢于担当、勇于超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用一流的创新成果加速战斗力的提升,努力为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精神可嘉,值得学习。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