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边关哨所,大雪即将封山

■汪阳峰 罗 乐  许必成

2014年10月29日05:13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边关哨所,大雪即将封山

编者按

  寒冬将至,哨所即将封山。此刻,戍守新疆、西藏、东北边防的官兵正抓紧时机备冬、换防、巡逻……风雪中,留下了戍边人无惧艰险、战天斗地的身影,映照出戍边人勇于牺牲、默默奉献的品格。本期报道聚焦——“风雪戍边人”。

  一场暴风雪突袭藏北高原,新疆阿里军分区西兰塔边防连3名官兵受困无人区。请看——

  风雪营救三昼夜

  被困

  10月13日,藏北高原天高云淡,艳阳高照。

  带上两名战士和一台运输车,阿里军分区西兰塔边防连排长图旦次仁一行出发了。他们将前往200多公里外的牧区,准备封山期间连队所需的马料。

  高原的天如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去时晴空万里,第二天返回时却乌云密布、气温骤降,狂风卷着暴雪抽打着车窗玻璃,天地一片混沌,令人难以辨清东南西北。

  “根据以往经验,雪下一阵就会停。”为了安全起见,次仁指挥大家进入一处废弃的牧场,选择一个地窝子搭建就便帐篷防风避雪。然而,1小时、2小时、3小时过去,雪却越下越大,积雪越来越厚,慢慢没过脚背、没过脚脖,厚的地方已近半米深。

  此时,图旦次仁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当即用卫星电话与连队取得联系,报告了遇到的突发情况和临时营地的方位。列兵晋路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心里感到害怕,次仁排长搂着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担心,这地儿我熟!”

  营救

  接到求助电话,再看看窗外的鹅毛大雪,连长段湘军心里咯噔一下。被困地点在4300多米的无人区,冬季方圆数百公里没有人烟,3名官兵只携带了两天的干粮,加之缺乏有效的御寒装备,在寒冷的高原地区难以支撑太久。

  段湘军越想越后怕,他一边向上级汇报情况,一边组织连队干部骨干商讨对策,决定展开紧急营救。在段连长的带领下,几名官兵开着清雪开道车、越野车出发了。然而,车辆在漫天大雪中如同一叶扁舟,走了几个小时才发现竟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地。直至凌晨两点多钟,大家才不得不返回。

  第二天一早,连队通信员来报告与次仁一行失去了联系。是出事了?还是……段湘军感到一阵阵胸闷、气短,心脏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赶紧服下几颗高原红景天,才稍稍缓解。常年在阿里守防,段湘军患有心室肥大的毛病。

  10月15日,运送冬储物资上西兰塔的军分区副参谋长嘎马西饶临机受命,代表军分区领导亲自到现场指挥营救行动。大雪中,野外的能见度不足3米,营救分队先后尝试各种营救方案,却均以失败告终。

  待援

  大雪不停,营救工作举步维艰、陷入停滞。与此同时,被困官兵焦急地等待救援,而坏消息却接踵而来。

  受困后,次仁排长组织清点物资时发现,3人携带的给养所剩无几。为了争取待援时间,他将大家剩余的食物和水集中起来,统一配给使用。为了保持体温、减少消耗,他又招呼几人围坐在一起抱团取暖。

  不久,由于卫星电话的电量不足,3人与连队失去了联系。高原的荒野中,既无救兵、也无依托,大雪什么时候能停,连队怎么能够找到他们,几个人心里都没了底。为了调节大家的紧张情绪,一向不善言辞的次仁排长摆开“龙门阵”,和大家唠起了家常。

  饥寒交加中,令人揪心的一幕发生,晋路路患上感冒了。在内陆地区,感冒发烧可能只是寻常的小毛病,然而在高原却可能是致命“杀手”,它能引发死亡率很高的急性肺水肿。为了防止小晋病情恶化,次仁排长与另一名战士轮流看护,将仅有的食物都让给了他。

  脱困

  10月16日上午,雪势慢慢减缓,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转机。在嘎马西饶和段湘军的带领下,营救分队再次开上清雪车、铲运车直奔雪原。

  连续两天两夜的降雪,让地面积雪厚度达到一米多,这给官兵的救援工作带来很大风险。在翻越一座海拔4600多米、坡度达60度、长度近1公里的冰达坂时,清道的铲雪车驶出道路冲下达坂,幸亏司机反应及时才没有翻车,把大家吓出一身冷汗。

  为避免危险再次发生,每到地势险要的地方,嘎马西饶和段湘军就下车探路。两人一左一右,在半人深的积雪中用脚踏出道路的边缘,然后引导铲运车清雪开路。两人虽然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但依然难抵高原上凛冽的寒风,他俩对此全然不在意,心中只有被困的失联战友。一路上,两人步行距离接近20公里。

  根据失联前次仁报告的方位,营救分队赶在天黑之前来到牧场,找到了3名被困官兵。战友相见的一刹那,大家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紧紧拥抱在一起。

  10月17日凌晨,官兵们全部安全返回连队,宣告这场历时近3昼夜的营救圆满成功。此时,已服过感冒药的晋路路吸着氧气,沉沉地睡着了。

  图①清雪开道 图②脱险登车

  西藏:詹娘舍哨所

  换防,标完安全通道下山

  ■李 西 本报特约记者 晏 良

  雪一场接着一场,詹娘舍哨所眼看就要被大雪笼罩。接到换防的通知,中士赵博决定再干一件事就下山。等到风停雪歇,他带领上等兵姜德涛,拿上笔、油漆和小红旗等若干标记物出了门。

  作为一名戍边老兵,赵博深知边路艰险,这条上哨的道路旁,分布着许多深浅不一的坑、沟、崖,如今都被厚厚的积雪掩盖,危机四伏。7年前,3名战士就是在这条路上踏空坠崖,献出年轻生命的。此行,他准备标示出一条安全通道,为换防的战友提个醒。

  寒风如刀,姜德涛不解为何却要迎风走。赵博介绍道,那些背风的凹处“潜伏”了许多危险。刚上哨那年,他就是因为避风滑入一条深沟中,锐利的岩石把小腿划出一条大口子,雪坑瞬间变成了“血坑”……

  吃一堑,长一智。血的教训让赵博从此留心观察边路特征,哪里有坑、哪里有崖,都被他装进了脑袋里。这些年,根据他反映的情况,部队及时对进出道路进行维护和修整,减少了安全隐患。

  然而,雨水冲刷、道路塌方、山体滑坡,雪山上的道路随时都在发生改变,但赵博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有一次,他到相邻的75哨所办事,发现一处道路被雨水冲出一条沟,返回哨所后就立即标绘到防区地图上。

  经过一处危险地段,赵博忽然间叹息落泪,他最亲密的“无言战友”就是在这罹难。那年封山前,赵博和战友们下山背运蔬菜,带路的巡逻犬掉进雪坑中,再也没能爬上来……

  拭去泪水,赵博加快了步伐,也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在他身后,上百个醒目的安全标志伸向远方,就像一块块指示牌矗立在雪山之间。

  吉林:天池哨所

  巡逻,牵着“救命绳”上山

  ■杜剑琪 本报特约记者 李祥辉 孙 健

  这是天池哨所入冬前的第7场雪。

  待雪过天晴、风力渐弱,哨所决定组织封山前的最后一次巡逻。此行,他们将前往长白山的天文峰,观察天池水面和天池周边情况。出发的队伍前,哨长张阳像往常一样问道:“绳带了没!”“带好了!”队伍中立即有人举手应答。

  从哨所到天文峰有条小路,平均坡度达到70度。即使是这些常年走山路的老兵,走这条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我们连滚带爬,艰难地踏上这条路时,它却早已“躲”进了积雪的怀抱。

  长白山的风,百闻不如一见。刚刚还是云淡风轻,一会儿不知从哪窜来阵阵狂风,吹得积雪漫天飞舞,巡逻官兵也被吹得无法站稳身子,只能伏在雪地上静待大风过去。

  天池气流变化无常,瞬间风力可达14级,单个人行走很容易被吹下山崖。巡逻官兵向记者介绍道,以前哨所10多吨重的房盖时常被大风掀翻吹走,如今专门为防风设计的第三代哨所房顶重达20多吨,用7毫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说话间,有人从背囊中掏出一根绳索,依次把大家串成一个整体。到此时,记者方才明白绳索的作用。官兵们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这根普通的绳索曾化解过10多次生死险情,被战士们称为“救命绳”。

  山势越来越陡峭,每进一步都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挑战,大家一步一滑地向峰顶艰难挺进。清冷的阳光下,巡逻战士如同一组流动的群雕,行动缓慢却十分坚定地向上、向上……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