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金秋无限好 夕阳红似火

2014年11月05日05:13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金秋无限好 夕阳红似火

编者按

  10月15日,全军老干部工作暨先进干休所、先进离退休干部、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的97个先进干休所、170名先进离退休干部、144名先进老干部工作者,集中反映了全军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三先”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军队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崇高精神境界和时代风貌。孔维胜等4位先进典型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饱含真情,事迹感人,在全军部队特别是老干部工作系统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现摘要刊登,供学习借鉴。

  高标准抓好老干部工作

  ■南京军区

  这些年,军区党委认真贯彻习主席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指示精神,始终把做好老干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取得了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全区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军区党委坚持经常议老,明确提出工作重心向“一老一少一基层”倾斜,每年初都对老干部服务管理和移交安置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军区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形势分析会,剖析问题,制定对策,重要事项请军级单位领导一起研究。军区15个涉老部门每年都联合为老干部办6件实事,年初承诺、年底兑现,并挂钩指导干休所全面建设。这两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涉老部门167名机关干部“住所蹲点”,帮助干休所解决了6大类286个具体问题。

  军区党委坚持把干休所系统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坚持按照政治素质好、爱岗敬业好、业务能力好、服务意识好、作风形象好的“五好标准”,选准配强干休所主官。在干休所党委班子中持续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管理和练技能的“三学一练”活动,定期组织专题教育、作风整顿、老干部评议,不断增强干休所党委“一班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军区每年举办新任干休所主官和营房、医护人员业务集训班。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定期评选干休所标兵单位和“服务之星”,先后涌现出“老干部好女儿”曲海燕、“最美军医”孟卫平等先进典型。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建设互助、双赢互促”为主旨,组织全区269个人武部与干休所结成对子。干休所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帮助人武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人武部发挥属地优势,从人财物和工作协调上支持干休所建设。从2012年开始进一步拓展互助范围,又先后组织16个作战旅团、14个体系医院、25个机关处室与干休所结对子,极大地促进了干休所全面建设。

  近几年,军区党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各级贯彻力执行力,保证老干部工作真正落地见效。军区制定了《干休所建设达标考评细则》,每三年组织一轮达标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干休所的关键指标。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制定出台2013-2015年三年规划和教育管理规定,健全完善移交6项制度和目标责任制。每季度汇总通报移交安置工作和为老干部办实事进展情况。在退休干部移交的关键时期,组成联合工作组现场办公,蹲点督导任务较重单位,定期约谈完成任务不好、工作相对滞后单位领导。紧贴老干部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在全区老干部系统推行亲情化、精细化、多元化服务,指导干休所借助社区敬老资源推行服务社会化,为老干部提供配餐、送餐服务。着眼解决伤病残干部移交难的问题,军区采取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过的办法,有效解决了住房这一制约移交的瓶颈问题。

  军区紧贴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着眼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质量。建立“进所入户”教育模式,依托视频宣教系统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各级领导坚持登门向老干部宣传党和军队的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尤其是习主席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选派10个法律服务小组深入全区干休所,开展“知法守法、送法进所”活动,巡回授课140场,听众1万3千余人次。实施“科技助老”工程,依托政工网建立起老干部学习教育、养生保健和文化娱乐等信息服务平台。与地方有关单位合作开发“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系统”,为老干部提供资讯、订餐、派车、家政等日常服务。配发“生命卫士系统”,供老干部随身携带,满足他们对健康监测、急救定位、远程医疗的需求。实现军地医疗“双重保障”,协调地方出台政策,把远离体系医院的干休所老干部和遗孀纳入地方优质医院保障范围,老干部享受地方同职级离休干部待遇,无工作遗孀纳入地方职工医保体系。开展“口述历史”专项活动,让每名老干部口述“重大史实、亲历事件、战斗故事、革命人生感悟”,编写《功臣谱》和《我的战斗岁月故事集》,抢救性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

  雷锋精神伴我终生

  ■离休干部、辽宁省鞍山军分区原副政委 余新元

  人物小传:余新元,甘肃静宁人,1923年11月出生,1936年7月参加红军,参加过平型关、黄土岭、狼牙山、辽沈等战役战斗,4次身负重伤。战争年代7次立功,1941年被授予“抗日战斗模范”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在辽阳、鞍山兵役部门工作,先后把雷锋、郭明义等成千上万的优秀青年送进军营。1981年离休后,拖着病残之躯,深入党政机关、学校军营和企业社区,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行程2万5千多公里,作报告4800余场,听众达500万人次。

  我清楚地记得,1959年11月8日,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小个子”突然闯进我的办公室,情绪激动地说:“我叫雷锋,是鞍山弓长岭焦化厂的工人,我很想去当兵,但我个子小、体重轻,请您帮帮我!”我说:“你现在当工人好好的,为啥非要当兵呢?”雷锋干脆利落地答道:“我就是想当兵,我要拿起枪杆子,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后来,我了解到雷锋的苦难经历,得知他是工厂先进工作者、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我打心眼里欣赏这个思想纯正、好学上进的青年,经向主管领导请示,帮助雷锋圆了参军梦。

  1976年冬,我的老朋友、辽宁省劳动模范郭洪俊来找我,说他的儿子郭明义想参军。当时,我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对郭明义的德才表现进行了细致调查,所到之处,群众都有口皆碑,从中我看到了雷锋的影子,于是积极向征兵办和接兵干部推荐了这名优秀青年,使郭明义如愿穿上了军装。临行前,我勉励他“一定要当个雷锋式的好战士”。郭明义在部队6年里,年年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他复员后,我一直鼓励他坚持学雷锋,他30多年来坚持学雷锋、行善举、做好事,感动了齐大山铁矿,感动了鞍钢,感动了全中国。

  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离开了人世。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作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点燃了我心中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的强烈愿望。从那时起,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在什么岗位,都把学习宣传雷锋精神,作为我应尽的责任义务。离休后,我还应邀担任全国146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学生作报告。为了作好报告,我常常挑灯夜战,把雷锋故事一个一个整理出来,归纳成绝对忠诚、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等30多个专题,大家都说我作的报告有特色、很感人。

  宣传雷锋精神,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即使身患直肠癌、瘸着病腿,也没有停止脚步。1996年9月10日,我应邀到鞍山市联合小学作报告。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我拄着木棍徒步前往。走到半路,右脚假肢接合处断裂,磨得我疼痛难忍,不到5公里的路程,我走了2个多小时。当我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喧闹的孩子们顿时静了下来。一个同学突然惊叫道:“快看啊,红军爷爷的脚流血啦。”我站在讲台上,浅灰色裤脚已被鲜血浸透。安静片刻后,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常常想,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辽阳县农民张兴恒进城打工,在我家不远处摆了个水果摊,由于没有灯光照明,天黑就得收摊,难以维持生计。我主动找到他,从家里给水果摊扯上电,从此小张的生意红火起来,而这一扯就是20年。后来他在城里还买了房,我俩也成了忘年交。我刚离休的那会儿,鞍山市出现了一股学生退学经商潮。我听说后坐立不安,走家串户到学生家中做工作。在我的劝说下,300余名准备退学的学生打消了念头。

  我感到,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发动人人学雷锋,才能汇聚强大的爱心正能量。2006年初,鞍山市“的哥”队伍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团体,队长李庆良想命名为“雷锋车队”,贴出“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标语,但又担心达不到雷锋那样的品牌标准,砸了这块牌子,就慕名来找我商量。我坚定地告诉他:“学习雷锋精神不要怕这怕那,只要你真诚帮助他人,这块牌子就会慢慢深入人心。”后来,我被车队聘为政治顾问,定期给车队上党课、搞教育,在我的跟踪帮助下,这支车队名声越来越大,已成为享誉鞍山的靓丽城市名片。

  “二次生命”报党恩

  ■兰州军区兰州拱星墩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所长 孔维胜

  2005年初的一场“生命劫难”,让我强烈感受到党组织的深切关怀。那时,我因工作劳累过度突发急性肝功能坏死,并引发大出血,6天6夜昏迷不醒,亲人都已经给我张罗后事。生死关头,是兰州军区联勤部党委特批经费给我做了肝移植,组织官兵给我输血献血,才把我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我当时就想,我一个穷山沟里出来的农村娃,如果没有党的关怀,哪有我第二次生命?我唯有把一切都献给党,为党多做一些工作,才能不辜负党的救命之恩。

  从此之后,我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干休所建设上,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出院后由于没好好休养,又引起并发症,造成胆管吻合口粘连堵塞,不得不先后做了7次胆管扩张手术,腰间的胆汁引流袋,伴随了我整整两年6个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从来没有丝毫的懈怠,常常一边打吊针,一边处理工作。军区联勤部领导担心我身体吃不消,关切地问我要不要换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我坚决表示:组织上安排我当这个所长,是对我极大的信任。虽然我大病初愈,但我感到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决不辜负党委首长的期望。

  然而眼前的一切还是让我心里直打鼓:干休所的道路坑坑洼洼,饭堂破旧不堪,门诊部挤在不足60平米的筒子楼里,文体活动室仅有2张棋牌桌、1套健身器材。我暗下决心要尽快改变干休所面貌,为老首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为解决经费短缺问题,我多次找上级机关反映困难、寻求支持;为发挥经费最大效益,自己带着有关人员跑遍了全城建材市场,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为赶工期保质量,带领全所同志一起上,白天晚上连轴转。当时我身上插着引流管,忍受着手术排异反应带来的巨大痛苦,每天坚持蹲守在工地上。虽然我因劳累过度再次住进医院。但我想,做人要有良心,做官要干实事,做事要尽责任,组织把我放在这里,如果占着位置不干事,我能对得起谁?经过全所上下近3年的努力,干休所“三个中心”和办公楼相继建成,营院面貌焕然一新。

  刚上任时,干休所门面房很多租户长期拖欠租金,有的甚至违规多次转租,每年收入不到50万元,比市场出租价少了约30万元。前几任领导几次想解除合同,因租户闹得厉害,最后不了了之。致使干休所还负债不少,寅吃卯粮,日子过得很紧巴。我感到,这个问题不解决,干休所就无从发展。我决定对租户展开集中清理。这时候,有的托人说情,有的结伙抵制,有的甚至以人身安全相威胁。我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老干部的利益,谁也别想侵占!”就这样,我和政委顶住压力,通过上门宣讲政策,逐家逐户做工作,先后清理出不合理租房36套,按照市场价重新与租户签订了合同,使干休所每年增收租金30多万元,几年后就扭转了负债局面。那几年,我和所党委“一班人”一起,凭着坚强的党性,依靠政策法规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了伤病残士兵移交政府安置、转业干部长期占用住房等8个历史遗留问题。

  干休所工作平凡琐碎,却件件牵动老首长们的心。担任所长以来,哪怕工作再忙,我也不忘给过生日的老首长祝寿;哪怕下班再晚,我也要到值班室、门诊部看一看;哪怕身体再难受,我也要耐着性子听完老首长的唠叨话。而今,老首长们不管大事小事,都让我帮忙拿主意;遇到烦心事,愿意跟我聊一聊;有的出远门,已托我保管钥匙;几天见不到我,都要打个电话问一问。

  这些年,我只是做了一些该做的事情,组织上却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先后被评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被军区评为“感动西北、感动军营”英雄模范人物,表彰为“廉政勤政优秀领导干部”,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我深深懂得,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我一定永远记党情、报党恩,继续竭诚为老首长们服好务,为党的老干部事业贡献我的一切!

  构建和谐幸福家园

  ■72433部队张店离职干部休养所

  近年来,我所认真贯彻军队《干休所工作条例》和济南军区“敬老爱老四项工程”,坚持政治建所、服务立所、科技强所、文化兴所,干休所全面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先后2次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干休所”,11次被军区和联勤部评为“先进干休所”,2011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老干部服务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以赤诚之心儿女之情,切实把党的关怀送到老干部心坎上。“全上门”搞好老干部生活服务,我们委托淄博网络集团研发了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老首长家中的数字电视为终端,老首长只需点一下家里的电视遥控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订餐、购物、叫车、维修等日常生活服务。在干休所开设了家政、电信、邮政等服务网点,开通了服务热线。所里建立了工作人员与老首长挂钩包干服务工作机制,推行上门代办服务。“全时段”跟踪老干部医疗保健,我们在每户老首长家中都安装了第三代紧急呼叫系统,为每名老首长配发了背心式、戒指式生命体征监护仪,医护人员每人配备无线接收终端,一旦老首长心律、血压、脉搏出现异常,医护人员就能及时收到报警信号,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救治。我们为每名老首长配发了卫星定位手机,与干休所卫生所和第148医院急救中心全时联动,一有情况就能定人定位,随时出动救治。

  老干部安享晚年更加依赖环境条件,我们主动作为争取支持,真正把干休所建成舒适优美的休养乐园。我所过去的住房,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旧结构,基本生活设施不配套,老首长生活出行很不方便。我们经过17个月的日夜奋战,3栋住宅楼拔地而起,实现了集中供暖气、户户通燃气、上下有电梯、家家有车库。我们抓住军区大抓干休所建设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2300多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三个中心”。生活服务中心设置了储存区、烹饪区、就餐区和代销点等“五区一点”,能够制作60余种主副食,老首长一日三餐、家庭聚餐,都能做到随时供应。医疗保健中心在建成“六室一房一库一网”的基础上,还成立吸氧室、心理治疗室等7个科室,配备了心脏除颤监护仪、生化分析仪等10余种医疗仪器,实现了日常能保健、小病不出所、急症能救治。文化活动中心不仅开设了学习室、荣誉室、阅览室,还有书画创作室、棋牌娱乐室和休闲文化广场,较好地满足了老干部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需要。

  老干部十分渴望思想不老永葆青春,我们顺势而为搭建平台,努力使老干部活出精气神传播正能量。组织“强国梦强军梦大家谈”活动,把镜头对准老首长、把话筒交给老首长,让老首长在追忆历史中畅谈感受,在展望未来中坚定信念,使老首长在自我教育中保持本色常在、理想永存。组织老首长参观地方现代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成立了书画、锣鼓、秧歌、合唱等7个文化兴趣小组,坚持每周搞活动,动员老首长人人都参与。我们鼓励老首长开展书画创作并定期组织展评,有50多幅作品在军区以上比赛中获奖,4人被军区评为“军旅书画家”。这些年,我们坚持开展“忆战斗岁月、讲光荣传统”活动,先后组织老首长到驻地作革命传统报告200多场次,听众近万人;我们还组织老首长开展书画送军营、进社区活动,先后向部队基层和当地社区赠送书画作品千余幅,受到了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本版稿件由刘中路、本报记者卜金宝整理)

  右图: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5周年纪念日。晋中市红领巾艺术团的孩子们来到了山西省晋中军分区榆次干休所看望老干部,并为他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图为演出结束后,少先队员为老干部赠系红领巾。 闫旺山 摄

  下图:廊坊军分区第二干休所从老干部进入“两高期”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适宜适度的文体活动,长年组织做健身操、唱革命歌曲,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为该所工休人员正在演唱《歌唱祖国》。 冒晓云 摄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