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记者手记·川藏线上那些最可爱的人

2014年11月10日15:39    来源:光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记者手记·川藏线上那些最可爱的人

  记者手记·川藏线上那些最可爱的人

运油营的老教导员在为战士讲解车辆构造 图片川藏兵站部提供

  汪政员,川藏兵站部军务科科长。40岁,兵龄24年,河南封丘人。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任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运油营政治教导员,任职期间运油营荣立三等功。在运油营的3年时间里,共跟车队上线32趟。提出了“春风吹,战鼓擂,牦牛车队谁怕谁;谁英雄,谁好汉,高原运输比比看!”的口号,将运油营定位成“牦牛车队”,提出了“以满求稳 以稳求胜”的要求。此次兵站部组织采访团重走川藏线时,汪科长将我们这个临时组成的团体的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一个每天晚餐时公布的“好人好事”活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记者们迅速熟悉起来,大家为了上每晚的“好人好事头条”都抢着互相帮助,玩笑间不仅让大家亲切的宛如一个大家庭。这一小小的举动让记者刮目相看,一改对军队刻板教育的印象,更感觉军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光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丁玉冰)川藏线纪行活动结束已有一周有余。可记者的心仿佛还在那条危险又美丽的路途上久久不能回归。

  因为川藏线上有一群这样可爱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口音有南有北,年龄有大有小。“在线上的每一天,我都被他们感动着;我想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告诉我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一条川藏公路3176米,修路的时候牺牲了3000多名战士,几乎每公里都是用一位战士的生命铸造。60年来,先后有660名官兵因公牺牲,1,830人受伤致残,3,000多人留下终身疾病。川藏兵站部累计出动车辆100多万台次,运送各类物资500余万吨、人员100万人次,行驶总里程达33亿多公里。

  川藏公路穿越四大山系、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起伏最大、海拔最高、质量最差、气温最低、缺氧最重的公路。在“雪山中环绕,在云雾中穿梭,在峭壁上行走”是川藏公路最基本的特点。现在的路况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些土路可比:1999年二郎山隧道打通,原本“车过二郎山,如过鬼门关”已成为历史。可部分路段路况之差、周边环境之恶劣依然算是世界之最:在通往二郎山隧道的路上,因为旧路老坏,一侧正在修补,人在车里抖得像是站在开动的减脂机上,汽车团的驾驶员们却要稳稳的扶住方向盘,保证油、货的安全。在高尔寺山上行进时,记者的头因为颠簸三次跟车体进行“亲密接触”;义墩沟的飞石区;海通沟的水毁、塌方、飞石路段;觉巴山的弯多路窄、悬崖峭壁;业拉山(怒江山)的九十九道弯;安久拉山下山处的冰棚(也叫明洞)里常年都有暗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就怕然乌到中坝”“四季穿棉袄,风吹石头跑”就是然乌沟(牛踏沟)这段“臭名昭著”路段的真实写照,飞石、塌方、雪崩、水毁、泥石流都有;通麦天险那14公里便道上,感觉车子随时都能掉进悬崖……

  “千米不同天,一天有四季”,二郎山隧道的这边烟雨迷蒙,出了隧道来到西边空气马上变得干燥温暖。 从安久拉山顶下到桑钱桥,短短几分钟的车程,就能经历风雪飘摇到艳阳高照。温差大、紫外线强、干燥、缺氧让长跑这条线的川藏官兵们看起来比内地的同龄人都大好几岁。采访三级军士长李小刚时,一直以为他可能是60年代的人,可他才35岁。

  这些常年在“生命线”为西藏输送物资的官兵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让人心酸的故事:为了任务,六连指导员王浩的婚期一拖再拖,延迟了三次才把婚结成;四连连长李菊平家在江苏,一年才能见妻子一次;小车班的陈超然,家里的双胞胎夭折时都没能回去;四连战士龚永旭的父亲2013年6月去世的时候因为要上线出任务,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四连三级军士长李小刚是油罐营里最老的兵,被称为“兵王”,因为常年不回家,结婚好几年连家都没成,妻子还住在娘家,自己母亲病重时一天都没能在病床前尽孝,去世前才匆匆的见了一面……

  记得刚到巴塘大站的时候,招待所值班室一个高高瘦瘦的战士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真辛苦。却忘记了自己才是常年忍受高原恶劣天气和寂寞的那个。一路上,不管是一起行进的官兵还是路过每个兵站的官兵们对我们都极其友善和耐心:记者发烧时小车班驾驶员陈超然担心记者不了解高原生病的危险性,严厉的命令记者必须当着他的面把药吃下;不管是到路过的兵站休整吃饭还是住宿,兵站的官兵们在生活上都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要热水送到手边,找厕所亲自带你去,海拔高的地方几乎每位官兵见到你都会说慢慢走不要跑,小心高原反应;记者团北方人多,饮食上不习惯,买不到速冻饺子的地方,兵站炊事班的战士们就尝试着给我们手包饺子,好多战士从来都没吃过饺子,饺子们煮熟后不少都是皮馅分开的。他们叮嘱你时淳朴腼腆的脸庞,让人觉他们就是打心底关心你这素未谋面的人。

  记者坐油罐车时注意到一个细节:驾驶员开车时喝水不方便,都是副驾驶的“学员”把盖子打开再递给师傅。有次郝明帅刚打开一满瓶水后,没有直接给“师傅”张龙侃,而是又拿出一个空瓶,把满瓶的水到进去一点才递给他。问起五连连长王政权,他告诉记者,这些细节的问题都是他们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经验,再慢慢教授给新兵。王连长说起川藏线上的战友情不由有点动容,他说可能是因为条件艰苦的原因,他们战友之间的感情深厚更纯粹,平时战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很让人感动,谁有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帮助解决。

  很多热爱探险旅行的人都说2014年是川藏线最后的辉煌。待到2015年后,高尔寺山隧道、脱洛拉卡山隧道(理塘隧道)、剪子弯山隧道、通麦隧道、新通麦大桥全线贯通时,再也无法感受剪子弯山垭口的漫步云端,无法体会通麦天险那14公里大便道“死亡路段”的惊险刺激……我却为之叫好,这样我的这群可爱的战士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路面状况差饿肚子甚至被吞噬生命,再也不用在老的通麦大桥上一辆一辆的过桥,他们兵站与兵站之间的行车距离和时间也将大大缩短。

  虽然此行的目的地是拉萨,却在路途上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震撼。之前听闻很多人描述布达拉宫是如何的雄伟壮阔,当记者看到时却只觉得川藏线官兵的精神更壮阔、更伟大更能让人记住。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