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第二代核动力装置是在第一代核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其缺点之后建造而成的。第二代核动力装置通过加强核动力装置的管路、设备及其他元件的质量,基本上可以避免发生特别重大的事故。但核安全及放射安全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从1967年到1996年,苏联海军带水-水核反应堆的核潜艇共发生了三起重大事故:1968年K-140艇,1970年K-320艇,1983年K-134艇。
从核安全以及放射安全角度而言,第二代核潜艇的主要缺点在于活性带、蒸汽发电机、自动化系统等主要设备不可靠。因此,艇上所发生的故障及事故基本上都与密封性缺失、一回路水通过蒸汽发电机进入二回路的漏水等现象有关,或者是与自动化系统失灵、其工况设定方面出错有关。比如,K-140核潜艇上的事故,就是因为自动化系统失误导致核反应堆未经批准的起动而引起。
带液态金属载热介质的核动力装置
至于带有液态金属载热介质的核动力装置应当属于核动力装置中一个比较特别的类别。
掌握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合金存在固化的危险,有可能导致核动力事故。但较之水-水反应堆,这种反应堆装置还是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一种装置。
其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下列特性方面:
在一回路低压情况下载热介质的沸点比较高——1679 ℃,这可以防止一回路过压、核反应堆的热爆炸以及活性质外溢;
在密封失去的时候,合金能迅速固化(合金熔解的温度约为125 ℃),借此可以避免发生载势介质损失这种大型事故;
没有钋的出路,但与此同时却存在中性的放射性钋辐射(半衰期为138昼夜);
液态金属载热介质还可以在外壳受损及失去密封性的时候控制放射性碘的大部分活性,这对于艇员免受放射危险有极大的益处;
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核反应堆能够自行减小功率;
动力装置回路间的压力梯度是从二回路指向一回路,这样可以防止放射性的载热介质溢出回路的范围。
所有这些证据都说明这一方向还是很有前景的。现在,核动力装置的设计师们已经解决了装置上合金的“冻凝”及“解冻”问题,但反应堆带有液态金属载热介质的核潜艇却已经不再建造了,而且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后驻泊在西里察的K-123艇也退出现役。(施征 稿件来源:《当代海军》杂志)
版权声明:《当代海军》杂志社授权人民网军事频道独家稿件,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