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从哪里来、军魂是什么,“95后”在追问中向党积极靠拢
■从有军人的样子到有军人的灵魂,新一代学员在洗礼中成长
■他们头脑深处“信仰大厦”的奠基,呼唤工程化体系化蓝图
转眼间,海军工程大学2013级25队学员已度过400余天的军校时光。
“军姿挺拔了”“身体更壮了”“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在家人眼中,这群“95后”青年学员身上的诸多成长变化,是军校馈赠给他们的“礼物”。
“礼物”不止于此。继去年跟踪他们入学、拉练、授衔以来,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他们中间。将近两周的朝夕相处,记者观察到,比起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更让人触动的是,他们思想深处的悄然变化——诸多迹象表明,继入伍之后,他们开始审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选择:入党。
从有军人的样子到有军人的灵魂,这是最为深刻的成长,也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跨越。
“95后”迎面遇上入党话题
今年9月,袁晓宇花了3.6元买回进入军校后的第二本党章。
第一本党章是去年10月从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返校后买的,后来借给同学了。暑假里,他趁当兵锻炼期间一口气读完《苦难辉煌》,入党渴望强烈起来:“有了党章,就可以随时对照一下自己离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多远了。”
学员徐行最近也在考虑入党的事。12月1日早上,徐行冲进饭堂,拿起馒头正要啃下去,突然被大屏幕上的电视画面吸引住了。当时新闻里正在播放“解密‘狱中八条’”。尽管饭堂声音有些嘈杂,但徐行仍竖起耳朵认真听着,“我想多了解一些党的知识,加深对党的认识”。
“争取入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在25队学员成长规划墙上,“入党”已成为绝大多数学员当前的默认首选项。调查显示,97.1%的学员渴望入党。
“入党要趁早!”这群“95后”学员对“入党”有各自的理解——
“入党能证明自己很优秀,积极入党就是要加入更优秀的群体!”李江伟对电影《惊天动地》炸堰塞湖片段中的一句“党员先上”的台词印象深刻:“倘若不是党员,你可能连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资格都没有!”
“入党、入伍的日子就像出生年月一样,要写进一个人的档案和简历里。”蔡佳男认为,穿上这身军装,就注定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只有入了党,将来当干部才有表决权,才好开展工作。”杨统一的这番话,引起不少学员的共鸣。一份不记名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入党是“在部队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这份调查问卷还记录着学员们更多五花八门的答案:“党员相当于‘姓名牌’,是一种身份标识”“党员是一份成绩单,直接反映综合表现” ……
入党这个话题不仅学员关注,家长同样关心。“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入党。” 邓昊文的父亲、叔叔、姑妈都是党员,他们的这句叮嘱代表着众多家长的期盼。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员家长关注入党这件事。
入党申请书,写还是不写
统计显示,100名学员中,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占绝大多数,仍有少数学员坦言,目前没有写入党申请书的打算。
写或者不写——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实思想?记者没想到,围绕这个问题,学员们之间展开了颇为激烈的观点交锋。
几乎每两个月,张沈欣就会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至今已递交了5份。每天出入宿舍楼,他都会下意识地瞅一眼挂在走廊里的“个人成长路线图”:通过400米障碍、成功过英语四级、力争期末考试均分85分……“实现这些目标,就有望早日入党了。”张沈欣说出了大多数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员心里话:“不交入党申请书,怎么表明你向党组织靠拢的态度?”
相比而言,刁诗靖的入党申请书写得却很慢,“一字一句在找差距,整整写了两个星期”。作为队里唯一担任副部门长的2013级学员,他认为,写入党申请书,是让党支部了解自己的有效途径。
更多学员写入党申请书没那么费时费力,他们大方承认“参考借鉴了别人的”,认为“关键是做得要出色”。
这种说法,让强海博不敢苟同。大一的时候,他也上网找了一个模板,不到半小时就抄完了。但交的时候他犹豫了:“这样的申请书,交了和没交有什么区别?”如今,读了两遍《浴血荣光》的强海博脑子里经常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信仰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为什么那些革命先烈为了信仰连命都可以不要?对照他们,他觉得自己还不够格,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去写入党申请书。
“18岁那年,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一直不好意思把它交给党支部。无数次我把党的章程认真读,总觉得离党的要求还有一段路……”一如《入党申请书》那首歌所唱的心情,强海博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学员的心声:既然不够格,那就不要急于一时,敷衍应付,而应等条件成熟了再写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的沉重在于,要用一生去兑现。”董世悦一直记得学长刘晓松入党申请书中的一句话。18年前,刘晓松在申请书中写道:“随时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乃至生命。”仅仅4年之后,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他牺牲了年仅21岁的生命。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样的话只是口号,但晓松兑现了这个诺言。”董世悦表示,掂量这份沉重,自己“还要继续积蓄力量”。
88份入党申请书折射了什么
递交上来的88份入党申请书,让队干们“研读”出不少信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导员牛超注意到,几乎每一份入党申请书里都有这句话。“这句话,当年刘晓松那一代写了,我们这一代写了,今天他们这一代也写了。”牛超指着那些入党申请书里“几乎一个模子的党史段落”说,“照抄、复制并不可怕,传统之所以能跨越时代、像基因一样一代代复制,也许,正是从一遍一遍的文字复制、形式复制开始的。”
跨越时空的不仅包括真理,还有时代偶像。学员们不约而同地在入党申请书里提到同一个人:焦裕禄。今年3月,习主席考察兰考,再提焦裕禄精神。如今,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党员形象已透过网络和媒体,“种”在了这一代学员的思想深处。
让队长赵长鹏深思的是,学员在入党申请书里还提到了许多身边的党员:讲革命故事的爷爷、勤勤恳恳的父母、带领群众致富的村支书……学员把对党员的认识,具体到身边亲近的人。“中国共产党不是抽象的,他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当年乡亲们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走,跟着红军走?那是一位位革命先辈用言行感召的。”赵长鹏常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成为学员们愿意跟随的党员?自己平时给学员讲的东西,自己是否真信?自己要求学员做的,自己是否愿意做?”
“他们不熟悉入党誓词,但他们能脱口而出这个时代党的诸多热词。”正如队干们所说,翻阅这些入党申请书,记者感到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中国梦”“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时政热词密集出现,“强军梦”“强军目标”“能打仗、打胜仗”“古田会议”等军队热词占据相当比例。今年递交的入党申请书里,“甲午”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词。这表明,平时的各种专题教育,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员。
入党申请书不仅勾勒了学员们的思想图谱,还清晰地折射出这批“95后”学员在400多天军校生活中打下的深刻烙印——
入学新训、红安拉练、授衔仪式、校庆阅兵、住舰实习、当兵锻炼……学员们字里行间的这些成长轨迹,显然正在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成为他们灵魂塑造的背景和底色。
信仰之路任重道远
再过一个月,这群学员中即将诞生第一批预备党员。他们的信仰之门已经推开,但信仰之路任重道远。
他们天天唱着校歌,脱口而出的第一句歌词就是“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但他们对党的认知究竟有多少?调查问卷显示,不少学员答不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不知道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这支军队从何处来、军魂是什么?这群习惯用搜索引擎的互联网一代,可以搜索到海量的知识,可以搜索到信仰的定义,但信仰的内涵和力量,再智能的搜索引擎也搜不出来。
对于他们来说,向党积极靠拢,仅仅是推开了信仰这扇门。从塑型到塑魂,他们需要跨越的还有很多——
采访期间,适逢海军工程大学65周年校庆。阅兵分列式上,正步踢起的那一刻,方队排头兵王佳宁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军人、党员——无论是哪种身份,自己的“正步人生”都刚刚开始。
新闻里,“开除党籍”“狱中八条”等热词,不断提醒着专业课考第一的王斌:“入党不是终点是起点,党员这门必修课,也许要用一生一世去学去考。”
当新一代学员站在入党的门槛,面临大考的不仅仅是这些“95后”们。
“军校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枪杆子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从事20多年政治理论教学的龚耘教授深感责任重大:“学员的理论素养最终将决定他们的信仰底盘。党的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员不灌输不行,学员不掌握不行。”
如何把学员一时的入党热情转化为一生一世的追求?如何引导这群刚刚推开信仰之门的学员走好走实信仰之路?仅仅靠政治理论课堂的“灌输”显然不够。正如一位教员所说,我们每个人对于爷爷奶奶,不管见没见过,都不会陌生,那是因为有父母的讲述和念叨。理想信念的教育,也应该像家教祖传一样,天天念叨、时时念叨。
这种沉浸式的“滴灌”对于队干部来说是一个挑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教导员牛超坦言:“因能力素质而异、因责任心而异,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搞个比赛什么的,有硬指标,很容易模糊化、随意化、软性化、实用化……”
信仰的确立是一点一滴的,但学员灵魂深处“信仰大厦”的“奠基”却迫在眉睫。对于军校来说,这是一道沉甸甸的课题——面向新一代学员,我们如何设计工程化体系化的“铸魂”路线图和展开图,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锻造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王通化 熊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