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济南军区某修理大队正在举行的一场强军标兵事迹报告会很是特别:不见闪亮的军功章,不见鲜红的获奖证书,尽是一些破旧的“个性藏品”。
二级军士长王俊率先登台,他向官兵展示了一本教材——《××型坦克火控系统构造与原理》。这本书从外表看与其他教材无异,可当王俊翻开卷了角的书页后,台下的官兵们个个都瞪大了眼睛:里面每页的空白处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笔记。
王俊缓缓地翻着手中的教材说道:“我初学修理专业时对坦克火控系统维修一窍不通,记得有一次我花了两个星期才检测出一个简单的故障。但就从那次以后,我‘啃’下了30多本专业书籍,背下了20多张电路图……现在,嘿嘿,我基本只要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就能找到故障在哪里!”
话音落处,掌声四起。二级军士长杨建东登上了讲台。坐在前排的一名战士眼尖嘴快:“嘿,杨班长手里拿着的不正是他的那套革新器材吗?”杨建东没接话茬,只是不紧不慢地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结果反复试了好几次,显示正常工作的绿色指示灯也没亮。
此时,台下一阵骚动:“难道出故障了?”
“这台设备,从外表看似乎和我那套革新器材一模一样,但其实是一台电路设计不合理的‘残次品’。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参与过38个革新项目,可是大家知道我失败了多少次吗?所有项目的失败次数加起来近千次!”
正当战友们为杨建东的经历震惊感动时,上士王现华登上讲台,展示了他的“个性藏品”:一条带血的绷带。“一次演习中,我的胳膊撞到凸出的铁块,被划开一道口子。但就在那时,一辆坦克突然‘趴窝’,堵住了进攻的通路。十万火急,我赶紧用这条绷带简单包扎了一下,钻到了那辆坦克下面……坦克修好后,这条绷带也被血染红了!”
三级军士长陈素铠的“个性藏品”,则是5大本学习笔记。“去年下半年,在不确定能否留队的情况下,为了把多年的维修经验留下来,我抓紧时间整理笔记,最终记了这5大本,20余万字……”
精彩的事迹报告会在掌声中结束,几位老兵的“个性藏品”却在军营里引发热议。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