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120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个主力师之一。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月25日,红二方面军,陕北红军第27、第28军,独立第1、第2师等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辖第358、第359旅、教导团和师直属队,全师共1.4万余人。
9月3日,贺龙率师主力8200余人,从陕西省富平县出发,经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开赴山西省抗日前线;第359旅旅长陈伯钧率第718团和师直属队留守陕甘宁边区,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建制。9月下旬,贺龙率师部和第358旅进到晋西北地区;王震率第359旅(欠第718团)进到五台、平山地区,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10月,第120师配合国民党军在同蒲铁路北段作战。在忻口会战中,取得了雁门关等战斗的胜利。
1938年12月,第120师师部率6400余人挺进冀中,执行协同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扩大自己的任务。
1939年8月,第359旅由恒山地区调往陕甘宁边区。9月下旬,第120师在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部的配合下,进行陈庄战斗,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1940年2月,第120师主力返回晋西北抗日根据地。6月,在夏季反“扫荡”作战中,取得了米峪镇战斗的胜利。当年8月至1941年1月,参加百团大战,11月兼晋西北军区,至年底,军区部队发展到5.1万人。
从1940年底开始,第359旅进驻南泥湾地区开展生产运动。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第120师隶属其建制。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
1944年秋至1945年夏,晋绥区部队连续举行三次攻势作战。1945年8月,晋绥区部队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主力部队发展到4.5万余人。
在八年全国抗战中,第120师暨晋绥军区部队作战1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0万余人,俘日伪军1.8万余人。主力军、地方军、民兵共歼灭日伪军12.8万余人,建立了晋绥抗日根据地,还协同开辟了恒山区,加强了平西区,巩固了冀中区,并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彭玉龙)
本版军史顾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 彭玉龙
(来源:解放军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