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优秀体育教员引领部队科学施训【2】

邹维荣

2015年07月12日03:0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我军优秀体育教员引领部队科学施训

  信息工程大学军体教员陶德洲——

  引领教学改革的“先锋官”

  ■耿华国 本报特约通讯员 宋 文

  中等身材,小平头,体形匀称……初见信息工程大学的军事体育“总教头”陶德洲,与想象中“肌肉男”的高大威猛形象似乎格格不入,唯有那明亮的双眼仿佛能够透过今天火热的训练场,看到明天学员们即将面对的战场。

  与现在学员们评价他的“金牌教练”称号相比,令他至今难忘的是10年前赴基层部队调研过程中一位旅领导的坦诚交心,“你们培养的学员军事技战术水平与部队要求相比差距较大。”诚然,如果一名从高等军事学府走出的排长、连长,400米障碍成绩连普通战士都不如,兵如何带?训练如何组织?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了他立志探索改进军事体育训练方法的原动力。

  陶德洲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军传统的军事体育训练理论主要借鉴的是前苏联和德国的经验,重视军人的素质训练,注重大肌肉群力量训练和局部力量训练,个体局部负荷量大、强度高,缺乏系统的、维持平衡稳定的神经肌肉功能训练,伤病率高。在此条件下成长的学员身体外形虽然看起来很强壮,但攀、爬、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不能满足军事专业训练需要,在实战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转不动等问题,不利于实战应用。

  问题就是课题。陶德洲始终带着思考不断探寻出路,在一次体能年会的交流研讨中,一项以人体功能解剖的结构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的功能性体能训练模式吸引了他的注意。这种训练模式将运动看作是一体化的过程,更加注重多关节、多方位、多系统的完整动作模式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军人的战场适应能力,降低伤病率。

  经深入研究论证,陶德洲和同事们率先在院校里将这一新理念引入到军事体育教学中,并先后建起了运动机能测试与评估室、军人身体功能训练中心、运动损伤康复训练中心三个实验室,打造出支撑军事体育科研与教学实验的平台。如今,“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法”“核心力量组合训练法”“军人身体功能训练法”“莱美动感力量训练法”“娱乐器材健身法”等一系列训练方法不断孕育而生。

  “金牌教练”的头衔不仅来源于陶德洲在方法上不断探索改进,也源于他对军事体育训练的多种推广方式,不断激发学员的训练热情。定向越野、跆拳道、散打、球类俱乐部在该校军体教员指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陶德洲主抓的定向越野俱乐部,由于在培养官兵体技能特别是识图用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深受学员喜爱。俱乐部自2010年成立以来,先后25人次获得全国定向越野赛一等奖。

  近三年,在陶德洲所在教研室指导下,该校合训学员在全军毕业联考中平均参考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在全军院校名列前茅。他本人指导训练的学员营在毕业联考中始终保持参考率、合格率“双百”成绩(100%),400米障碍优秀率更是突破75%。

  谈及改革成果时,陶德洲说:“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在于不断探索实践,当一名探索军体教学改革的‘先锋官’,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是我的职责所系。”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