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进退两难
战至傍晚,由于携带的弹药消耗大半,卡尔逊下达撤退命令,他自带20余人担任后卫,其他人分乘来时的橡皮筏撤离,但由于风向不对,大家费了半天气力,仍然靠不上停在深水区的潜艇,不得已退回岸上。更不幸的是,大多数人的武器都在与风浪搏斗的过程中丢失了!
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卡尔逊一边收拢队伍,死守岸滩,一边派出大量侦察兵了解敌情。经过再三核实,岛上日军确实所剩无几。于是,卡尔逊自带一支巡逻队前去搜索,结果除了击毙两名落单的日本兵外,再未发现任何有威胁的目标,岛上的日本军营已是一片狼藉。美军突击队员的胆气更足了,他们仔细搜索日军遗留的文件、地图,同时分出人手破坏岛上的日军通信站、油库等军事设施。
8月18日一整天,日军除了派出飞机对马金岛上的美军突击队进行袭扰外,并无别的动作,卡尔逊也安下心来,与负责接应的两艘潜艇取得了联系。当天晚上,“舡鱼”号和“鹦鹉螺”号潜艇再度靠近岸边。20时30分,卡尔逊登上最后一艘小艇,离开布塔里塔里环礁。23时30分,最后一批72名突击队员回到潜艇上,全体向珍珠港返航。
电影扩大宣传
回到珍珠港的卡尔逊和他的突击队员们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卡尔逊还获得海军十字勋章,被媒体广为报道。据统计,美军第2突击营在行动中共有21人阵亡,击毙了超过150名日军,同时缴获大量日军机密文件,从战术角度来说算得上一次成功的突袭战斗。
从战略角度上来说,马金岛突袭对提升太平洋战区美军士气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以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42年11月至12月,卡尔逊率领的美军第2突击营参加瓜岛地面作战,面对躲进密林的2500名日军,他们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战术特点,歼灭了超过千余名日军,而己方仅阵亡16人。
有意思的是,1943年,好莱坞以马金岛突袭为蓝本,拍摄了一部名为《Gung Ho》(中文片名译为《喋血马金岛》)的电影。“Gung Ho”源于汉语“工合”,系当时中国敌后根据地里盛行的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运动,卡尔逊把这一精神融入美军训练中,当士兵们对命令齐声回应“Gung Ho”时,就表示“一同奋战,一定做到!”这一口号借着电影的东风,很快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口号和座右铭。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