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公办本应是一种常态,但日常工作中却存在一种怪象:一些基层官兵为了把公事办好,不得不以私人名义出面,拉关系、套交情,公对公的事,难办;但“公事私办”,就好办多了。这样的怪象值得反思。
今年以来,第27集团军某通信团党委着力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以责任校准权力观念,细化领导机关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避免人情世故成为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化运行。
机关倾斜公私天平
两个连队成绩迥异
“通信一营优秀率达到90%,通信二营却刚刚合格!”12月中旬,新装备考核场上传出的这则“爆炸性”消息,让该部官兵惊诧不已。
一营和二营训练时间相同、训练装备一样,就连训练场地也都在一起,同时为争取年度训练先进摩拳擦掌、憋足了劲。缘何两个单位考核成绩相差如此之大?团领导明察暗访,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两个单位今年取得的成绩都可圈可点:一个多次执行跨区保障任务受到上级表彰,一个参加上级专业比武屡屡摘金夺银,两个单位的基础训练考核成绩也是不分伯仲、旗鼓相当。因此,前不久新列装的某型通信装备考核,成为他们夺取年度先进的“压轴戏”。
碰巧,团里刚配发了数量有限的模拟训练器材,可以辅助官兵快速提高训练成绩。一营领导使出浑身解数,又是打电话求情,又是请与自己关系好的机关干部出面疏通,最终,机关负责发放训练器材的干部拗不过情面,将天平偏向了一营。
机关用权不公,在处理业务时“公事私办”,引起团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越是关键岗位,‘自由裁量权’越大。个别干部钻法规制度‘空子’厚此薄彼,不仅会损害秉公用权、影响领导机关作风形象,而且会导致不正之风蔓延滋生。”党委会上,团政委朱德彬的发言掷地有声。
“规则”不是故意为难
“服务”亦非权力交换
调查中,该团发现类似问题还有不少,比如,解决基层困难看主官、办理基层事务论交情等等,让官兵叫苦不迭。
“日常工作中,‘公事私办’比公事公办效率高、流程少、速度快。”二连下士小刘谈到,“原本公事公办应该容易,可实际上,遇事不托关系、找门路,事情往往就会很难办。”前不久,小刘家属来队,为了尽快申请到士官公寓,便托营房股的老乡帮忙,很快拿到了住房钥匙。不过,小刘坦言:“事情虽然办了,但却欠下一笔‘人情债’!”
“机关和基层相互‘交换权力’,也是‘公事私办’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作训股股长张磊分析道,机关一受领组织大型活动、迎接上级检查等任务,便习惯性地向基层要公差。一次,某股长检查基层连队,发现一起违纪现象却并未及时通报,原因是该连多次给该股出公差,对此双方心照不宣,形成了“机关高抬手、基层勤跑腿”的“默契”。
“‘公事私办’之所以有市场,说到底是少数干部法治思维、法治观念不强,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落实不严。”副团长王立刚感慨地说,“只有将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作为内驱力,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不把私人感情、个人利益带到工作中来,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和便利程度。”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依法强化监督问责
“公事公办,就得理直气壮地办、公道正派地办!”为了让官兵办事不求人、权力运行不打折,该团领导机关反躬自省,坚定决心。
立起形象标准。围绕责任担当、服务意识等4个方面30余项内容,进一步明确领导机关行为规则,以规则取代关系人情、以规则清除寻租空间、以规则规范自由裁量,防止随意性、压缩模糊性、杜绝逐利性。
明确权力清单。针对基层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下发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官兵找机关办事,该找什么部门、该走什么程序、机关该怎么办、多长时限内办结,在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上规定得清清楚楚。
畅通监督渠道。采取政工网发布、手机短信提醒等方式,实时公开基层热点敏感事务的办理流程;通过意见箱、网上信箱、热线电话等形式,鼓励基层官兵积极参与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刚性落实。
严格责任追究。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身上,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如今,该团领导机关办事高效化、规范化、法治化,“自由裁量权”大幅度压缩,“权力私有化”现象不见踪影,“办事不求人”业已成为常态。
上图:机关作风务实,基层练兵热情高涨。郑立洪摄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