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中国航母不能只盯编队作战 还要有战略威慑功能【2】

2016年01月19日08:34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从美国航母发展看中国航母未来走向

  通过上述几种手段与战法的综合运用,可以预见,今后美国海军在“福特”级航母的部署与运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威胁和挑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少,先前存在的各种不足也将在较大程度上得以克服。

  照此发展,“福特”级航母的打击力、防御力和威慑力均将成倍增长,其多用途性也将出现更多的拓展与延伸,而威胁性却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换言之,美国新一代航母“福特”号服役与使用后,一旦形成战斗力,其攻防能力将增强,用途将拓宽。这是美国政府和海军对其发展情有独钟、坚定不移的原因之所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要发展成为陆海兼备的大国,并完成由大国向强国的迈进,先进海洋观的确立与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以来,中国饱受根深蒂固的陆权观念影响,轻视海洋,忽视海权,很多人对于海洋和海权的重要性,竟然到了麻木不仁、观念淡漠的地步;个别人甚至认为海洋和海权,对于拥有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无关紧要,以至于出现了“陆地一尺一寸不可失,海上一岛一域不足惜”的怪现象。

  正是在这些陋习观念和错误思想的支配和影响下,才使得一些人看不到加速发展海上力量,加快建设海军力量,及早拥有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实际上,各类先进导弹和轰炸机尽管发展势头很猛,但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也无法替代航空母舰。

  其中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威力再强的导弹或再庞大的重型轰炸机,都不可能长时间地待在海域上空,它们在空中的滞留或航行时间,相对于航空母舰等大中型战舰来说都是极其短暂的;而后者可在海上至少游弋和巡逻数个月乃至半年以上,为各类船舶保驾护航,提供各种支援。

  对于一个大国海军来说,航空母舰的入役与运用,具有全局性、决定性、关键性的重大意义。可以说,它是海军诸多武器装备元素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元素;有了它,整个海军的武器装备体系就有了提纲挈领的“可靠抓手”,就有了支撑结构的“主心骨”,就有了组成海上特混舰队的“灵魂”。

  众所周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海军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舰艇,如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综合补给舰,潜艇等,但真正拥有航母的国家只有9个。多数国家海军因缺乏像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这样的“灵魂和抓手”,只能是以多艘同类舰艇组成功能有限的海上作战编队,去执行相关的作战任务;因此各舰艇之间更多是依仗“舰多势众”,与敌海空、海上或水下来袭目标进行对抗和较量。

  由于缺乏可靠、有效的防空、反潜、反舰掩护和拦截,极易遭受敌方远程精确打击,导致严重毁伤。

  与之相反,如果有了航空母舰,尤其是以其领衔所组成的强大海上作战编队,即可借助航母上所搭载的数量众多、性能优异的舰载机,或编队内的其他保驾护航舰艇,实施多层次的防空、反舰、反潜防御,从而取得最佳攻击和防御的完美结合。

  由此可见,一支编成优异、舰机齐备的航母机动编队在海上行动,特别是在中远海海域行动时,具有当今其他任何一种作战力量都无法企及的强大、独特的攻防手段及多用途性。

  纵观英美等国的航母运用,不难看出,在现代条件下,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中型战舰编队,还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实施战略威慑,或是为重大国家利益服务的军事行动中。即便是当今世界上性能最先进、威力最强大的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也是如此。

  在多数情况下,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常常把它们派往世界各大洋,以及美国利益最攸关的海域和地区,与其盟友、伙伴等展开各种规模的联合演习、训练、访问等;在其中,美国的航母常常扮演着“龙头老大”的角色和极其关键的作用;而每当地区出现危机或情况危险时,美国航母的身影总会出现。

  近期,美国智库的一些专家再次提醒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高官,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外,今后还应向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增派一艘核动力航母,以增大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乃至东亚地区的航母力量。

  此举再次表明,美国决心加大在该地区的航母兵力,以显示“重返亚太”的决心,增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威慑力度及可能的“危机应对”能力。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在美国国内总有一些人对我怀有敌意,竭力要对我采取遏制或封锁。

  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美今后很有可能会更多地运用航母编队,对我实施更多的战略威慑和必要情况下的军事干预。由此可见,随着武器装备的日新月异和打击威力的明显增强,航空母舰的战略威慑功能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扩大与增强。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今后我们的航母不能一味地只盯着航母编队的作战功能,同时也要最大化、不失时机地发挥其战略威慑功能,力争在更多情况下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效果。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愈加频繁地将航母编队运用于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特别是在多种抢险救灾、反恐反海盗、实施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它们都扮演着十分独特、关键的角色。

  如前所述,2010年1月的海地大地震,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第一时间即投入救灾行动;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美国“里根”号航母立即全速驶往日本,派出直升机和人员参与救灾;2013年菲律宾遭遇前所未遇的“海燕”风灾,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仅在两天时间内便迅速开赴菲律宾海域。

  航空母舰的人道救援功能已为世人熟知和认可。前不久,法国派出了“戴高乐”号核动力中型航母赶赴叙利亚附近海域,参与对“伊斯兰国”的空袭打击行动,再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毫无疑问,今后只要有需要、有机会,势必会在更多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尤其是在各种抢险救灾、反恐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发挥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的重要作用,扮演更独特的角色。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航母?

  中国不仅要担当越来越多的国际主义事务,更要全面地维护地区和世界相关区域的安全与和平。例如,我们应联合国和索马里等国的要求,已先后向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派出了22批护航编队,进行反海盗行动;我们还要保证海上贸易货物运输的顺达与畅通,更有效地维护海上交通运输线的安全。

  但是,时下我国海上力量的质量和效能与负责任大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海军装备尤其是赴中远海海域作战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装备,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和问题,尚缺乏足够数量的具备“提纲挈领”功能并可担当“领头羊”角色的大中型水面战舰,包括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等。

  毋庸讳言,中国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速度和后劲都是空前的、提升极快的,不少领域和方面还出现了体系化、智能化、跨越式发展。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当中国军队正在加紧军事变革,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脚步时,外国军队特别是一些强国或大国军队也没有闲着,它们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本国军队的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在个别领域和部门甚至诸多武器装备等,仍走在我国的前面,如美军大量推进与运用军事装备革命和高新技术(“福特”级航母、“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等就是颇为典型的例子)。

(责编:许江(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