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文职人员队伍如何成为科技兴军的“千里马”?【2】

2017年03月29日08:2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文职人员队伍如何成为科技兴军的“千里马”?

  姓名:周 蕾

  单位:防化学院

  斩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申请5项国家专利

  防化教头降“毒魔”

  ■解放军报记者 邹菲 通讯员 杜健

  周蕾正在为学员授课。 李曙光摄

  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申请5项国家专利,被评为优秀教员,荣立三等功……这些成果,是一位军校文职人员的科研答卷。

  他叫周蕾,是防化学院生化防护系的一名教员。“若不是军队文职人员这个平台,也许我连化学专业都丢了,更别说取得这么多科研成果了。”忆起当初的选择,周蕾用“幸运”两个字来形容。

  那是10年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周蕾无意中看到防化学院招聘文职人员的信息。那一刻,珍藏心底的军旅梦在他心中再次泛起涟漪。原来,高考那年,周蕾虽报考军校,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即便不穿军装,在部队工作、为部队服务,也算是实现梦想啊!”周蕾原本已与其他单位签订了一份行政管理工作的合同,福利、待遇都不错,但他还是决定抓住难得的圆梦机会,应聘文职人员岗位。从初试到复试,再到试讲,周蕾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成为一名文职人员。

  万事开头难。由于在地方高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军校专业教学差别很大,周蕾必须从头学起。为尽快胜任岗位,他自学攻读了《毒剂化学》等教材,很快掌握了相关理论。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他承担起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刚当讲师那会儿,总有学员向周蕾反映地方教材实用性不强,多数内容与部队工作脱节。何不编写一本适应部队教学需要的专业教材?说干就干,他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引入大量军事化学领域内容,并将军事常用危险化学品性质等常识编入附录,提高学员知识储备。“既讲基础化学理论,又讲军事运用,这样的教材更加贴近实战。”2012年,内部教材《有机化学》正式出版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学员连连点赞。

  周蕾并不满足于此。教学中,因化学概念相对抽象,他发现学员很容易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为此,他利用Flash等软件将化学分子结构做成动画,通过现场演示小实验,讲解深奥抽象的化学专业知识。这一创新教学方式,深受学员欢迎,周蕾也因此被评为年度“教学标兵”。

  立足教学岗位,周蕾求新求变、广受好评;在科研探索中,他同样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2009年,仅有不到两年工作经验的周蕾被教研室委以重任——参与某种新的物质合成技术及工艺项目课题攻关。

  对于年轻的周蕾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艰巨的挑战。受领任务后,他放弃了几乎所有休息时间,多次赶赴地方专业图书馆查阅资料,返回后又一头扎进实验室,反复做试验,有时为解决一个科研问题,他与团队经常通宵奋战。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重要科研课题最终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在有机化学这一领域,周蕾已是小有名气,但他依然感觉肩上责任重大。“现代战争中,伤害来源不只有看得见的炮火飞弹,来自化学武器或其他武器的无形化学伤害往往更加致命。”周蕾介绍说,有机化学数据库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更新量,只有实时更新“知识库”,熟悉了解世界前沿化合物毒剂种类,才能时刻保持创新源头“不断流”。

  周蕾告诉记者,经过不懈努力,他所在团队已经研制出能够在战场随身携带的新型“侦毒箱”,克服了以往运用车载设备检测的弊端。此外,他们还研制出新型快速洗消体系,并列入专利申请计划。

  攀登科技高峰的步伐,从未停歇。当前,周蕾正围绕“单兵实时防护技术”这一前沿课题进行攻关,这一课题成果,有望在未来战场提高单兵侦毒、防毒效率。有人说,清除“毒魔”的研究工作,犹如在刀尖上跳舞。但周蕾说,他甘愿冒险做这样一个舞者,为战斗力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责编:王璐(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