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文职岗位的N个理由【4】

郭鹏伟:一片丹心献机械
个人简历:郭鹏伟,2009年毕业于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制造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空军勤务学院军交系文职教员。2015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14-2016年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信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并在此期间带领学员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5项。
明亮的光惊扰了夜色,灯下,两人正埋头改造电路。“郭哥,我认为用开关三极管代替继电器更方便操作。”无数个夜晚,在机械创新俱乐部里,经常看到有位教员一会儿拿起锉刀,一会儿又拿起钻头,和学员一起围着作品进行加工。这位教员就是郭鹏伟,负责机械俱乐部5年以来,带领学员创造出近百项富有创意的作品。
因为深爱,所以不离!从本科到研究生,郭教员从没有离开过机械设计这一专业,还经常利用专业知识搞小发明,并多次在全国比赛上拿到奖项,可以说是“学生版爱迪生”。2009年,他进入空军勤务学院工作,成为机械课的教员,立足于三尺讲坛,执笔于朗朗书声间。可看到学员们学习知识后只能在考场上“激扬文字,挥斥方遒”,郭教员陷入了沉思,他希望学员不仅能学到理论,更能在实际中活学活用,曾经的“老本行”又一次在郭教员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才能出真知。他决定带领机械方面有兴趣的学员,设计作品,参加比赛,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实和提高自己。
2012年,苦苦等待的伯乐“老郭”终于发现了自己的第一匹千里马!一堂机械课上,正讲到电池充放电方面的内容,学员李昊便说起了自己在基层部队时遇到的一个困难,“在我们巡逻时,对讲机经常需要充电,但有时多台对讲机同时没电,巡逻人员就无法及时沟通,这对部队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要是能有个随时充电的设备多好啊。”郭教员听后来了兴趣,好机会啊!恰逢学员有困惑,自己有解决的方法,师徒们凑齐就可以去“取经”,郭教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组织李昊等几名学员一起,开始了基于第三代柔性太阳能板的研究。
连续两个多月的“取经之路”,他们闯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实验一个一个做,思路一点一点找。期间,仅在进行外围电路搭建无线电路这一个实验时,就有无数试验品被烧毁,眼看着学员们有了放弃的念头,兴趣也逐渐淡了,郭教员便引导着他们另辟蹊径,用三极管、单片机、门电路等其他部件作为替代品,学员们在老郭的引导下,思路越来越宽,最终设计出来一个全新的电路。与此同时,他们还测出了柔性太阳能板的参数、性能以及不同时间的变化。不久,一个成型的太阳能充电设备便被制作出来,不仅解决了对讲机充电的难题,还凭借这个试验品在全院的科技创新比赛上,夺得大赛一等奖。
尝到甜头的老郭在2013年成立了机械创新小组,他利用课余时间,将更多有机械方面兴趣的学员招收进来,系统地进行培养,并于2015年在学院的支持下正式组建机械创新俱乐部。
善于打开学员的思维,也能说服异想天开的念头。去年全国应用技能人才大赛前夕,俱乐部成员王克在固定一辆自平衡车时,面对焊接法、铆钉法、螺栓法,可是挑花了眼,最终反而使用了磁吸法,虽然创意新颖却违背了要将车身固定牢靠的初衷。郭教员发现后,并没有直接否定王克的选择,而是在当天晚上留在俱乐部,陪着他一遍一遍地做实验,并在试验中论证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实践出真知,比较着一组组实验数据,王克最终发现了磁吸法的不足转而选择了焊接法,并凭借自平衡车出色的结构设计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郭教员不仅自己热爱机械,更将这一份热爱传播给了其他的学员。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花,老郭一步步地带着自己的徒儿们朝着更高的成绩迈进。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